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兒童零食行業欠缺營養健康理念 多數產品含添加劑

趙麗 發布時間:2020-05-25 08:48:00來源: 法製日報

  5月17日,中國副食流通協會(hui) 發布國內(nei) 首份兒(er) 童零食團體(ti) 標準《兒(er) 童零食通用要求》(以下簡稱《通用要求》)。相較普通零食,《通用要求》首次在營養(yang) 健康和安全性方麵進行了係統規定,並從(cong) 物理安全性、化學安全性、生物安全性方麵進行了細致規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於(yu) 兒(er) 童食品越來越重視。那麽(me) ,當前兒(er) 童零食市場現狀如何?近日,《法製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自製零食標準模糊

  多數未標注過敏源

  目前,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傾(qing) 向於(yu) 自製兒(er) 童零食。

  在一些短視頻平台,以“兒(er) 童自製零食”為(wei) 關(guan) 鍵詞搜索,相關(guan) 視頻高達數千個(ge) ,相關(guan) 播量也有幾千萬(wan) 。但這些所謂的自製兒(er) 童零食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製作步驟幾乎都是在不放置專(zhuan) 門添加劑的前提下,隨意添加其認為(wei) 有助於(yu) 兒(er) 童營養(yang) 的配料,如牛奶、酸奶、奶酪、鹽、糖等。

  同時,在某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法製日報》記者發現有大量出售自製兒(er) 童零食的鏈接,比如“自製兒(er) 童溶豆”“自製兒(er) 童蝦片”“自製兒(er) 童餅幹”“自製兒(er) 童水果幹”等。不同於(yu) 一些電商平台,賣家僅(jin) 需一個(ge) 賬戶即可注冊(ce) ,不需任何商家或食品安全監測證書(shu) ,便可獲得過百的銷量。

  據了解,《通用要求》首次給出了“零食”的定義(yi) ,即指正餐外,用於(yu) 補充營養(yang) (或平衡營養(yang) )、放鬆悠閑、愉悅心情的食品。同時,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確定不同的重點營養(yang) 素需求。但是,這些要求在實踐中卻並非易事。

  近日,《法製日報》記者在某電商平台輸入“兒(er) 童零食”後,出現了許多相關(guan) 產(chan) 品。按照銷量順位排序,一款名為(wei) “兒(er) 童夾心海苔脆”的商品位列第一,銷量達到24萬(wan) +。

  根據商品頁的詳情介紹,這款兒(er) 童零食全稱為(wei) “兒(er) 童即食海苔夾心脆海苔寶寶兒(er) 童零食罐裝”。仔細閱讀商品介紹後,《法製日報》記者發現,該產(chan) 品除了名稱上與(yu) 兒(er) 童相關(guan) 外,其餘(yu) 沒有任何特殊食材和要求。

  據客服介紹,該產(chan) 品的配料表為(wei) 幹紫菜、芝麻以及複合調味料等,成人兒(er) 童均可食用。店鋪中隻展示了食品安全管理體(ti) 係認證證書(shu) 和原材料進口報關(guan) 單,並無特殊關(guan) 於(yu) 兒(er) 童的相關(guan) 監測報告。

  無獨有偶,《法製日報》記者隨機點開其他高銷量的兒(er) 童零食產(chan) 品,大部分均與(yu) 上述情況相同,甚至配料表中還會(hui) 出現諸如卡拉膠、檸檬酸、山梨酸鉀等添加劑。

  在調查中,有少部分電商店鋪則選擇突出顯示“無添加、無色素”等標語。如某家標榜專(zhuan) 門製作兒(er) 童零食的店鋪,在首頁重點展示了店長具有育兒(er) 師、營養(yang) 師的專(zhuan) 業(ye) 身份,店鋪中所有產(chan) 品的宣傳(chuan) 語都是“為(wei) 了孩子研發”,無添加劑、無色素、無香精、無添加鹽是每樣產(chan) 品的基礎。在此之上,還針對不同寶寶的年齡推出了不同的產(chan) 品。

  受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法製日報》記者,市麵上打著兒(er) 童零食旗號的產(chan) 品非常多,其中兒(er) 童標準定義(yi) 模糊,隻是為(wei) 了吸引家長購買(mai) ,然而大部分食品和成人食品並無區別。

  《通用要求》還指出,“強製要求標示過敏源信息,以及醒目標注影響兒(er) 童食用過程中安全性的提示”。但在多家電商平台上,多款兒(er) 童零食並未清晰標注過敏源信息。

  零食消費需求旺盛

  多數產(chan) 品含添加劑

  一份來自中國兒(er) 童產(chan) 業(ye) 中心的數據顯示,80%的家庭中兒(er) 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至50%,家庭兒(er) 童消費平均為(wei) 1.7萬(wan) 元至2.55萬(wan) 元,兒(er) 童消費市場每年約為(wei) 3.9萬(wan) 億(yi) 元至5.9萬(wan) 億(yi) 元。而在兒(er) 童的日常消費中,零食是一項重要的支出。

  據國家食物與(yu) 營養(yang) 谘詢委員會(hui) 副秘書(shu) 長孫君茂介紹,相較於(yu) 發達國家,中國兒(er) 童零食的消費結構仍處於(yu) 較為(wei) 初級的階段,市場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通用要求》在兒(er) 童零食營養(yang) 健康及安全性上進行了明確規定。比如,兒(er) 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應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經輻照處理的原料。此外,還提出了少添加糖、鹽、油的規定,並要求規定氯化鈉、蔗糖、脂肪的限值。

  《法製日報》記者走訪重慶沙坪壩區兩(liang) 所小學發現,小學門口通常會(hui) 開好幾家零食商鋪。學生放學後,會(hui) 先奔向街道對麵的零食鋪,裏麵大多是辣條、糖果與(yu) 膨化食品。與(yu) 超市裏的產(chan) 品不同,這裏的零食多采用小包裝,價(jia) 格也十分低廉,每包通常為(wei) 一元,最貴的也僅(jin) 1.5元。盡管這些零食沒有打上兒(er) 童兩(liang) 字,但小學生是其主要的受眾(zhong) 。

  相較於(yu) 父母為(wei) 兒(er) 童精心挑選零食而言,兒(er) 童自行購買(mai) 零食的要求則簡單得多,好看好吃是最重要的標準。《法製日報》記者隨機挑選了一包糖果,配料表顯示其中添加了大量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劑、增鮮劑、香精香料等。

  在超市中,以兒(er) 童命名的食品並不多,主要是兒(er) 童水餃等麵食。零食則更少見,一般為(wei) 兒(er) 童牛奶、兒(er) 童奶酪棒、兒(er) 童果泥以及兒(er) 童餅幹。《法製日報》記者隨機拿出一袋某品牌的兒(er) 童雲(yun) 吞,與(yu) 一般雲(yun) 吞相比,其配料大致相同,兒(er) 童雲(yun) 吞仍含有食用香精、味精等配料,但在價(jia) 位上卻比普通雲(yun) 吞高出一倍。在兒(er) 童奶酪棒中,同樣含有、卡拉膠、山梨酸、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劑。

  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法製日報》記者,在合理範圍內(nei) ,這些添加劑是允許添加進食物裏的,但兒(er) 童食品應該添加多少卻沒有相應規定。因為(wei) 兒(er) 童的身體(ti) 尚未發育成熟,適應排解能力差,如果過量添加會(hui) 對兒(er) 童身體(ti) 發育造成危害。

  缺乏有效監管措施

  業(ye) 內(nei) 自治值得期待

  “兒(er) 童零食行業(ye) 最大的問題就是生產(chan) 者、消費者都欠缺營養(yang) 健康的理念,生產(chan) 者銷售者在無標準的情況下炒概念、貼標簽,讓消費者跟著廣告走。”據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通用要求》屬於(yu) 團體(ti) 標準而不是國家標準,不是強製實行的,隻是一種推薦標準,團體(ti) 標準出台不等於(yu) 從(cong) 此規範有序,“但是總算有了一個(ge) 規矩,肯定是有積極作用的”。

  對於(yu) 《通用要求》的權威性,中國副食流通協會(hui) 會(hui) 長何繼紅表示,團體(ti) 標準發布實施後,會(hui) 對規範兒(er) 童零食市場起到積極作用,該協會(hui) 還將推動團標成為(wei) 國標。

  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孫娟娟告訴《法製日報》記者,根據《兒(er) 童權利公約》,兒(er) 童係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具體(ti) 到兒(er) 童食品,從(cong) 科學和監管的角度判斷,是要求這類食品能夠滿足兒(er) 童,尤其是嬰幼兒(er) 的飲食需要。

  “針對配方奶粉、輔食補充營養(yang) 品等與(yu) 兒(er) 童相關(guan) 的食品,都有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來保障其食品安全和營養(yang) 安全。”孫娟娟認為(wei) ,兒(er) 童零食更多的是一種營銷概念,麵向特定消費者推銷能滿足其不同訴求的食品。

  “有需求就有市場,通過團體(ti) 標準來規範市場的發展,是一種業(ye) 內(nei) 自治行為(wei) ,以便為(wei) 消費者提供一種客觀的尺度來量化自己的需求,並作出相應的知情選擇。”孫娟娟說。

  朱毅認為(wei) ,目前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很大,“包括兒(er) 童喜歡吃的零食,但依舊缺乏對兒(er) 童零食類別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亟待推出類似嬰幼兒(er) 奶粉、輔食那樣的監管條例,“或者科普先行,讓消費者懂得篩選,促使生產(chan) 者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