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變局中的“定心丸”:中國糧食產量平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限製糧食出口的消息時見報端,使得本已令人心憂的經濟前景更加撲朔迷離。
據媒體(ti) 報道,截至目前已經有俄羅斯、埃及、越南、印度、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ya) 、泰國、柬埔寨、烏(wu) 克蘭(lan) 等十餘(yu) 個(ge) 國家出台了限製農(nong) 產(chan) 品和食品出口的政策,那今年我們(men) 的糧食自給率怎麽(me) 樣?大疫之後會(hui) 不會(hui) 出現糧荒?李克強總理日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2019年“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可以說給全國人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對比曆年數據,糧食產(chan) 量保持平穩,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和口糧絕對安全都不存在問題。
但我國糧食安全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大豆等少數糧食種類的結構性短缺仍然需要通過進口來調劑。
受疫情影響,巴西等主要對華大豆輸出國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糧食物流短期內(nei) 受到了一定程度影響。但巴西聖保羅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糧食安全問題研究專(zhuan) 家裏卡多教授表示,“巴西是糧食生產(chan) 國,不需要在糧食供應方麵產(chan) 生消極情緒”。巴西對華大豆和相關(guan) 行業(ye) 正期待“化危為(wei) 機”繼續擴大對中國的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與(yu) 此同時,中國踐行自由貿易理念,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主動分享中國的糧食市場資源,推動世界糧食貿易發展的基本立場也沒有變。
疫情之下,國際經濟形勢波詭雲(yun) 譎。但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堅定不變,中國推動世界糧食貿易發展的基本立場堅定不變,將成為(wei) 這場疫情變局中的“定心丸”,給包括巴西在內(nei) 的世界各主要產(chan) 糧國帶來穩定預期,也將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繼續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巴西專家呼籲 加強國際合作確保糧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發展,已蔓延至許多本就因衝突、自然災害或氣候變化而深陷食物不安全的國家(地區)。[詳細] -
糧食危機是無根無據的炒作
劉昆表示,今年中央財政本級支出將負增長,而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將增長12.8%,這在近年來是最高的,增量資金9500億元。[詳細] -
打造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
從“鐵犁牛耕”變為機器耕種收割,從“靠天吃飯”變為“用天吃飯”,從畝產糧食幾百斤變為上千斤,從肩挑“爛扁擔”變為肩挑“金扁擔”,我們正在將“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一步步變為現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