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SCI至上”關鍵是提升科研細分評價能力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破除SCI(包括文科的C刊、核心期刊)至上的錯誤科研評價(jia) 傾(qing) 向,繼續受到關(guan) 注和熱議。筆者以為(wei) ,對此的討論應從(cong) “是否應破除”深化到“如何破除”的層麵,針對具體(ti) 問題,提出操作性解決(jue) 辦法。而其最關(guan) 鍵的是提高科研管理部門的科研細分評價(jia) 能力,也就是運用複雜性思維,依據評價(jia) 對象和目的不同,選擇和運用適合的評價(jia) 標準和方法。
論文評價(jia) 無疑是最重要的評價(jia) 方式之一,但有其適用範圍。有些科研工作重在實績,成果湧現在田間地頭、廠礦車間,或表現為(wei) 文化藝術產(chan) 品創造,可能參考和凝結了許多論文成果,但它本身無法也無需用論文表達。
在適用論文評價(jia) 的領域,也依然有“細分”的必要。除了充分考慮不同學科的特點之外,還應注意到基礎研究和創新研究有較大區別。創新研究往往誕生在學科交叉地帶,而大部分學術期刊根據現行學科體(ti) 係設立,這就容易造成跨學科研究的論文發表難,故應充分考慮創新研究的特點,一文一議,對論文質量進行多學科專(zhuan) 家“會(hui) 診”。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要把對科研工作者的綜合能力的評價(jia) 和對某項課題承擔能力的評價(jia) 區分開來。有的高校,隻問論文刊發的刊物是否“核心”,不問文章內(nei) 容;另一些高校,又要求發表具體(ti) 專(zhuan) 業(ye) 的論文,科研評價(jia) 時才“算數”。前者或是科研管理的懶政,或是應付各種考核、排名的無奈之舉(ju) ;後者限製了學者的研究興(xing) 趣,扼殺了思想火花的迸發,事實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往往有賴於(yu) 有著廣博興(xing) 趣的大腦。一位地質學專(zhuan) 業(ye) 的學者,如果憑真本事在文學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恰說明這位學者文理兼修、綜合學養(yang) 較高。不過,如果他以若幹篇文學論文為(wei) 依據,申請地質學的科研課題資助,那就需要認真考量,一題一議,合理研判申報者是否具備完成課題的學術儲(chu) 備和能力。
科研評價(jia) 具有強大的引導力。隻有評價(jia) 細分,引導才能精準,真正評出成果、評出人才。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門把評價(jia) 當作一門科學來看待,尊重科研規律。從(cong) 事科研評價(jia) 者未必是全能的專(zhuan) 家,卻應成為(wei) 善於(yu) 品鑒的“美食家”。如此,科研人員才能安心工作、展現成果,實現人生抱負、奉獻國家社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穩定支持基礎研究,更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整個經濟社會的運行秩序,但是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卻始終保持高節奏的科研步調。 [詳細] -
依法促創新,為科研加上“安全鎖”
為科研加上一把“安全鎖”,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創新,甄別真假創新促發展……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5日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詳細] -
“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員應得到更多褒獎
在葛均波看來,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還要激勵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潛心研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