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非常”手記:孫書記請我給山區“帶貨”

張子揚 發布時間:2020-05-28 14: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兩(liang) 會(hui) 觀察)“非常”手記:孫書(shu) 記請我給山區“帶貨”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非常”手記:孫書(shu) 記請我給山區“帶貨”

  中新社記者張子揚

  一次約40分鍾的電話采訪後,孫開林突然脫口說出:“能否幫我一個(ge) 忙?”

  “如果時間允許,等兩(liang) 會(hui) 結束後,能不能去我們(men) 村裏看看?那裏山清水秀,我們(men) 還有三個(ge) 4A級景區,交通十分方便。”

  記者以為(wei) 他隻是句客套話,孫開林隨後補上一句:“你們(men) 媒體(ti) 朋友見識多,路子也多,拍個(ge) 小視頻、做個(ge) 直播,肯定效果好。”“那個(ge) ……你幫我們(men) 村宣傳(chuan) 宣傳(chuan) 唄?”

  “是不是有點突兀?”電話那頭,孫開林笑著提出自己的想法,卻又透出一絲(si) 難為(wei) 情。

  疫情之下,困難當道,如何向外界推廣他的家鄉(xiang) ,在孫開林看來,請記者順便幫忙“帶貨”,是一條非常可行的路。

  作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基層幹部,全國人大代表孫開林近年來時常被媒體(ti) 聚焦。特別是在兩(liang) 會(hui) 輿論場下,他更願意主動為(wei) 自己的家鄉(xiang) “代言”。無論談脫貧攻堅、談生態保護、甚至聊及此次來京參會(hui) 的心境,他總會(hui) 轉至他關(guan) 心的“軌道”——疫情之後湖北如何發展,堯治河村該如何重振。

  孫開林是湖北省保康縣馬橋鎮堯治河村的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公開報道顯示,中國總計有約69萬(wan) 個(ge) 行政村,像孫開林這樣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村委會(hui) 主任有500多萬(wan) 名。他們(men) 當中有的是因地製宜、大膽創新引領村莊富裕起來的帶頭人;有的是千方百計帶領村民走出“脫貧路”的領頭雁。

  距北京上千公裏之外的保康縣堯治河村,地處保康、神農(nong) 架和房縣三縣(區)交界處。平均海拔1600多米,“山大梁子多,出門就爬坡”“四月雪、八月霜”是這裏自然環境的真實寫(xie) 照。直到1988年,堯治河村依然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

  30年過去,堯治河村官網顯示,2018年,全村實現工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45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實現稅費4.2億(yi) 元,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萬(wan) 元,全村固定資產(chan) 總值達到35億(yi) 元,100%的農(nong) 戶住上了別墅。

  在當地人看來,堯治河村發生的巨變、外界對堯治河村的關(guan) 注,背後離不開孫開林的“瘋狂”。

  從(cong) 1993年擔任堯治河村黨(dang) 委書(shu) 記至今,孫開林已幹了27年村支書(shu) 。為(wei) 了修路,他第一個(ge) 腰係繩子跳下懸崖,吊在半空中打眼放炮,為(wei) 了修水電站,他挨家挨戶搞動員……彼時,村民覺得他像個(ge) “瘋子”,幹部稱他為(wei) “瘋書(shu) 記”。

  “過去那個(ge) 時代,憑借實幹、敢幹,摸著石頭過河就能闖出一條路。但今天不同了。”孫開林說,“特別是疫情擋道,更要會(hui) 幹、巧幹。”

  請記者“帶貨”,孫開林坦言,受疫情影響村裏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實事求是地講,去年堯治河村光旅遊這一項收入就超過了5個(ge) 多億(yi) ,今年馬上5個(ge) 月走完了,還不到2000萬(wan) 。不僅(jin) 僅(jin) 是旅遊,還有村裏的白酒、化工等企業(ye) ,疫情對我們(men) 的經濟造成了嚴(yan) 重衝(chong) 擊。”

  “盡管國家提出幫助湖北的一攬子計劃,但自己也應主動作為(wei) ,把平穩跑變成加速跑。”孫開林說。

  幾天來,同孫開林的溝通,隻能借助於(yu) 電話。但這樣的采訪方式具有天然局限性。記者提出能否視頻采訪,孫開林鼓搗了半天,還是無法接通。“我們(men) 山裏人,不會(hui) 這玩意啊。”他略帶歉意地回複著。

  從(cong) 2009年至今,記者已采訪過多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接觸過較多人大代表,亦完成過不少人物稿件,但同孫開林的采訪互動卻尤為(wei) 深刻。

  他喜歡同媒體(ti) 人打交道,願意知無不言,甚至“言無不盡”。他樂(le) 於(yu) 向外介紹自己家鄉(xiang) 的故事,他說:“每一個(ge) 地區、鄉(xiang) 村、農(nong) 民,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一個(ge) 世外桃源”。

  “無論如何,我們(men) 都要邁過這個(ge) 關(guan) 卡。”孫開林說,“湖北人、堯治河人,曆來不會(hui) 向困難低頭。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短路’。要不然,別人會(hui) 咋看我們(men) 哩?”

  其實觀察疫情之下的中國,無論是國家的發展軌跡、經濟社會(hui) 版圖、民眾(zhong) 生活習(xi) 慣,都發生了改變。身負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赴京履職時關(guan) 注的事與(yu) 物,亦悄然發生了微妙變化。

  接受采訪之餘(yu) 請記者為(wei) 家鄉(xiang) “帶貨”,借助於(yu) 各種管道幫助家鄉(xiang) 走出困局,疫情對於(yu) 像孫開林這樣的基層幹部,改變的不僅(jin) 僅(jin) 是人大代表同媒體(ti) 之間的互動方式,也體(ti) 現了中國基層官員在轉“危”為(wei) “機”的進程中務實求真、變通創新的樸素態度。

  采訪結束,記者答應孫開林有機會(hui) 一定去堯治河村看看。在這個(ge) 特殊之年,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筆記錄下湖北,乃至堯治河的抗疫過程,為(wei) 2020年這場非凡的戰疫故事作一些注腳。(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