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代表委員聚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李玲玉 發布時間:2020-05-29 09:02:00來源: 中國環境網

  海洋,已經成為(wei) 我國發展的“藍色引擎”。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chan) 總值超過8.9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10年間翻了一番;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ge) 百分點。

  與(yu) 此同時,海洋生態係統承載著來自陸海的雙重汙染和開發壓力。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和委員們(men) 聚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係列議案提案。

  完善體(ti) 係,增強海洋生態環保監管能力

  近年來,傳(chuan) 統海洋生態環境規劃陸海統籌意識不強、部分地區經濟粗放發展導致近海汙染嚴(yan) 重等問題凸顯。

  對此,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建議,構建海洋生態環保戰略體(ti) 係,建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管理、法製、科研的科學體(ti) 係,統籌劃定陸海生態保護紅線,完善綠色海洋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鏈,加大海洋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力度,完善海洋管理法製體(ti) 係,推進海洋高新技術高端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

  隨著河砂限采,砂價(jia) 水漲船高,盜采海砂日益猖獗。

  “海砂盜采導致魚類無法棲居繁殖,海洋生態嚴(yan) 重破壞,漁民生產(chan) 生活無法保障。”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漳州市東(dong) 山縣澳角村黨(dang) 總支部書(shu) 記林華忠十分痛心,“建議國務院協調相關(guan) 執法部門成立專(zhuan) 門機構,加大打擊力度,更好地保護海洋生態。”

  同樣關(guan) 注這一問題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印萍。她提出,要完善非法盜采海砂海洋生態補償(chang) 修複司法標準體(ti) 係,對重點盜采海域進行新一輪資源摸查和生態環境本底調查,加強建築領域海砂利用標準建設和監管。

  當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民進天津市委會(hui) 主委,市政協副主席張金英將目光投向公益訴訟:“要加強跨區域公益訴訟,建立環渤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協作工作機製,發揮法律監督權和行政執法權‘1+1>2’的疊加效應。”

  但是,海洋生態保護領域公益訴訟鑒定費用高、鑒定難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製約了海洋生態保護工作有效開展。

  印萍表示,要向科技要戰鬥力,成立海洋生態保護鑒定實驗室,指導檢察信息技術部門開展海洋生態勘驗、檢測等工作,並提供海洋生態損害評估、生態修複方案製定等技術支持。

  合理開發利用,為(wei) 發展提供“源”動力

  海洋,是一座能源寶庫。我國海域遼闊,海洋新能源資源豐(feng) 富,僅(jin) 海上風能資源可開發量就達7.5億(yi) 千瓦,相當於(yu) 陸地風能的3倍,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等技術研究水平也迅速提升。

  “但是我國傳(chuan) 統化石能源長期占據能源市場主要地位,其漫長而成熟的產(chan) 業(ye) 鏈牢牢把控能源市場,海洋新能源市場容量較小,市場開發與(yu) 投資吸引力較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洋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博導,致公黨(dang) 青島市委副主委莫照蘭(lan) 說。

  因此,她建議合理規劃海洋新能源市場版圖,從(cong) 國家層麵布局海洋新能源經濟和市場建設,強化分工協調、優(you) 勢互補的省際協作,推動省一級優(you) 勢資源和新動能產(chan) 業(ye) 藍色並軌,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粗放式開發。

  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傳(chuan) 衛表示,我國已經解決(jue) 台風區海上風電開發的世界級難題,可以在中國南海、東(dong) 海、黃海、渤海12海裏至20海裏的海洋專(zhuan) 屬經濟區,以海上風電為(wei) 主體(ti) ,打造10個(ge) 以上“海上三峽”。

  他建議在粵東(dong) 和粵西兩(liang) 個(ge) 區域先行先試,在珠江兩(liang) 岸形成世界級高端裝備製造基地,重點攻克人工智能、海洋工程等重大科學和技術難題,為(wei) 廣東(dong) 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新體(ti) 係,奮力實現“四個(ge) 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支撐。

  除了為(wei) 電能“開源”,代表和委員們(men) 也十分關(guan) 注水資源問題。

  “水資源問題關(guan) 係到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快解決(jue) 水資源瓶頸問題,發揮海水淡化增量水源和優(you) 質水源作用,服務民生發展,保障國家水安全。”全國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yu) 綜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長李琳梅說。

  沿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助推高質量發展

  “想帶你去海邊吹吹風,想和你去看每一個(ge) 日落……”歌詞裏的浪漫場景,折射出濱海地區發展旅遊業(ye) 得天獨厚的條件。最新數據顯示,海洋旅遊業(ye) 實有企業(ye) 基數大、增長快,已經連續5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

  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在提案中建議,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動海洋產(chan) 業(ye) 結構由傳(chuan) 統低端產(chan) 業(ye) 向價(jia) 值鏈高端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轉移。發展濱海休閑旅遊業(ye) ,培育海洋海島等高端旅遊市場。

  立足廣東(dong)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dong) 海洋大學副校長、廣東(dong) 沿海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寧淩提出粵瓊兩(liang) 省共建瓊州海峽濱海旅遊經濟帶。他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布局,由國家配套編製出台《瓊州海峽濱海旅遊經濟帶發展規劃》,拓展提升瓊州海峽濱海旅遊經濟帶發展質量。

  豐(feng) 富的漁業(ye) 資源是海洋對沿海地區人民群眾(zhong) 的又一個(ge) 饋贈。

  “我在東(dong) 海捕了一輩子魚。”全國人大代表、舟山市岱山抲魚人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夏永祥說,但是東(dong) 海漁獲“小型化、低齡化”問題依然嚴(yan) 峻。

  針對轉變粗放發展方式、推進海洋漁業(ye) 轉型升級,夏永祥認為(wei) ,壯大遠洋漁業(ye) 是一個(ge) 好辦法。“漁民去遠洋捕魚,一方麵減輕近海捕撈強度,另一方麵減少用於(yu) 近海養(yang) 殖的圍塘土地麵積,降低近海水域的生態壓力。”夏永祥說。

  據測算,遠洋捕撈回運的水產(chan) 品每增加10萬(wan) 噸,就可以節省圍塘土地麵積約4萬(wan) 畝(mu) 。同時,遠洋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長,能夠加速配套產(chan) 業(ye) 聚集,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總體(ti) 經濟效益的提升。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