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硬核”操作築起生命鋼鐵長城

葉龍傑 發布時間:2020-06-11 16:10:00來源: 健康報

  在這場必須打贏並且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同濟醫院)的醫務人員“披堅執銳”,衝(chong) 鋒在前,一係列“硬核”操作獲得了社會(hui) 各界高度肯定。近日,在由健康報社和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ti) 平台聯合主辦、輝瑞公司公益支持的戰“疫”係列直播之國家隊專(zhuan) 場上,武漢同濟人深情回顧,如何在那段最為(wei) 艱難的歲月,與(yu) 武漢人民生死相依,鑄起阻擊病毒、救治人民生命的鋼鐵長城。

  發揮國家隊引領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武漢同濟醫院主動改造了兩(liang) 個(ge) 院區、啟用了2025張床位,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最多的醫院。武漢成為(wei) 主戰場,武漢同濟醫院是主陣地。與(yu) 此同時,武漢同濟醫院還攜手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協同作戰,推動戰“疫”走向勝利。

  “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武漢同濟醫院總是挺身而出。”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wei) 拿出照片曆數,每次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出現之後,該院總是挺身在前。

  抗擊疫情行動一步步往前推進,武漢同濟醫院起動快、應對早,不斷完善醫院戰時體(ti) 係:成立了指揮部和工作小組,科室人員混編動員構成三批次抗疫隊伍,建立全國最早的發熱門診臨(lin) 時黨(dang) 支部……醫院的發熱門診從(cong) 110平方米擴大到5000多平方米,5000多名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從(cong) 春節到現在幾乎都在戰場上。

  “武漢同濟醫院在這次疫情中主動擔當作為(wei) ,體(ti) 現了對黨(dang) 負責、為(wei) 國分憂、濟民所困的政治責任感,與(yu) 國家同舟與(yu) 人民共濟的家國情懷,眾(zhong) 誌成城、一心赴救的責任擔當。”王偉(wei) 強調,在重大疫情防控過程中,醫院的一院三區(主院區、光穀院區、中法新城院區)發揮了國家隊的核心力量和引領作用,“國家衛生健康委批準武漢同濟醫院為(wei) 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這是對我們(men) 的肯定,同時也為(wei) 今後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陣地”。

  “三大法寶”救治患者

  疫情嚴(yan) 峻期間,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匯集了23支醫療隊,由132家醫療機構組成,包括2361名醫療隊員;光穀院區來了17支醫療隊,由145家醫療機構組成,包括2393名醫療隊員。

  人多力量大,但要發揮救治患者的最大效益,還需要高效的組織和協同。武漢同濟醫院副院長劉繼紅總結說,該院建立了高效有力的組織協調機製並製定科學嚴(yan) 謹的製度,包括醫療隊長聯席會(hui) 議製度,加強集中統一指揮,成立了戰時聯合醫務處、護理部、院感防控組,具體(ti) 落實醫療核心製度,為(wei) 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還有關(guan) 口前移、多學科合作、精細化管理‘三大法寶’。”劉繼紅表示,關(guan) 口前移體(ti) 現為(wei) 提早了解患者身體(ti) 的各個(ge) 係統情況,通過早期多種指標觀測指導臨(lin) 床及時幹預,避免患情向重症轉化;多學科合作的重點主要在加強對各個(ge) 髒器的功能支持,針對多器官損傷(shang) 的情況進行多學科聯合治療,各個(ge) 專(zhuan) 家、各個(ge) 專(zhuan) 科發揮自己的長處;精細化管理要求每位病人有固定的責任醫生、責任護士,對病人的整個(ge) 診療過程了然於(yu) 心,對病情變化隨時追蹤,診療方案製訂一患一策,實現個(ge) 體(ti) 化醫療。

  武漢同濟醫院高效有力的組織管理、科學嚴(yan) 謹的製度建設、細致周密的重症監護、充分協同的多學科聯合、統一規範的診療護理,獲得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醫療救治組的發文表揚。2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專(zhuan) 家到武漢同濟醫院光穀院區考察後,對ECMO的數量感到驚奇。“我介紹有50台ECMO;這位專(zhuan) 家驚了,說要是他得了新冠肺炎,就到中國來治,到武漢來治,到同濟醫院來治。”劉繼紅回憶。

  把科研論文寫(xie) 在抗疫的戰場上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這時候如何做有臨(lin) 床指導意義(yi) 的科研,去指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對此,武漢同濟醫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紀委書(shu) 記胡俊波表示,要把科研論文寫(xie) 在抗疫的戰場上,從(cong) 而達到科學救治、精準施策。

  武漢同濟醫院既往在科研方麵投入較多,連續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達到百項以上。“在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過程中,醫院的專(zhuan) 家學者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做有臨(lin) 床指導意義(yi) 的研究,在新冠肺炎科學防控、應急研發、危重病人救治中獻計獻策,把科技成果全麵及時應用於(yu)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胡俊波表示。

  1月21日,武漢同濟醫院專(zhuan) 家組迅速反應,通過整理新冠肺炎病例資料,結合病毒的序列分析,開展了新冠病毒與(yu) SARS和MERS的基因對比研究,第一時間製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並持續更新。在疫情初期,為(wei)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何檢測、如何確認、如何治療、如何有針對性地做好個(ge) 人防護,提供了科學依據。

  2月,武漢同濟醫院牽頭,聯合6支國家援助醫療隊及時總結製訂了《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內(nei) 容包括診斷標準、臨(lin) 床預警指標、診療流程及護理方案,供同行參考。

  據了解,武漢同濟醫院醫務人員牽頭或參與(yu) 製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guan) 指南、共識達75項,共發表新冠肺炎相關(guan) 論文248篇,有多篇論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雜誌上。“武漢同濟醫院的科技攻關(guan) 工作,為(wei) 危重症患者一線臨(lin) 床救治提供了指導。”胡俊波說,該院也為(wei) 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

  催生新的服務理念和科學管理措施

  我國抗擊疫情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和戰略性成果,武漢在4月8日解除“封城”,意味著武漢大多數醫院的醫療服務進入平戰結合的狀態,既要逐步恢複常規的醫療工作,也要做好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的防控任務。

  “把好入口關(guan) 的關(guan) 鍵在於(yu) 門診診斷流程再造,嚴(yan) 格實行門診三級預檢分診製度。”武漢同濟醫院副院長劉爭(zheng) 介紹,該院對整個(ge) 醫院的工作區域進行了分級分區管理,分為(wei) 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區域,根據不同等級的暴露區域進行科學防控。

  該院還要求,每個(ge) 科室在醫院的基本流程下,根據每個(ge) 專(zhuan) 科的特點製定接診流程,同時要求重要的流程和製度一定要上牆可視,同時對全員進行培訓;每個(ge) 病區每天要對每個(ge) 患者的體(ti) 溫情況進行報告。

  “從(cong) 1月到5月,院領導班子高度關(guan) 心醫務人員的健康,根據員工疫情期間工作的性質來製訂不同的返崗體(ti) 檢方案。”劉爭(zheng) 說,抗擊疫情催生了新的服務理念和科學管理措施,其中包括線上醫療服務,近期已經打通線上線下的開單檢查檢驗服務,患者能夠線上開單,減少在醫院滯留,一方麵助力疫情防控,也簡化了流程,更好地服務患者。

  讓每個(ge) 重症病人走出ICU病房

  4月15日,與(yu) 新冠肺炎病毒纏鬥了67天、曾被形容為(wei) 病情最重的一位患者,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康複出院。武漢同濟醫院急診科主任、重症醫學科主任李樹生回憶:“這位患者發燒最高的時候到40℃,考慮到患者很年輕,我們(men) 隻能搏一把,上ECMO!借助ECMO讓患者的肺先休息一下,給醫生更多的治療時間。”最終,患者從(cong) 鬼門關(guan) 被硬生生搶救了回來。

  “重症病人的救治是團隊的勝利,這個(ge) 團隊包括科室團隊和整個(ge) 醫院的團隊。”李樹生表示,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中法新城院區,武漢同濟醫院的醫務人員獨立承擔管理了一個(ge) 新冠肺炎重症病區,共有30張病床。“收治的主要是生命體(ti) 征不穩定、需要進行氣管功能支持的新冠肺炎患者,依托各種高級生命支持,包括機械通氣、ECMO、連續性血液淨化裝置、人工肝等,打的是硬仗。護士4小時一班,一天6班,醫生6小時一班,一天4班,二線重症負責醫生24小時在班,整個(ge) 重症器官支持小組24小時待命,堅持危重病人每日聯合查房多學科會(hui) 診製度。”李樹生說,硬仗打下來,體(ti) 會(hui) 就是,重症病人應該及時收到ICU,需要專(zhuan) 業(ye) 的重症醫護團隊來進行每一分鍾的守護,及時啟動各種器官功能支持的綜合救治方案,一個(ge) 病人一個(ge) 方案來進行救治。“隻有大型綜合性醫院才能完成這種攻堅克難的任務,讓每個(ge) 重症病人走出ICU病房。”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