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社科專家“問診”脫貧攻堅:收官之際更需“軟硬兼施”
中新網昆明6月22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還麵臨(lin) 哪些問題?雲(yun) 南9個(ge) “直過民族”整族脫貧為(wei) 世界提供了怎樣的減貧路徑?高寒山區如何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產(chan) 業(ye) 扶貧路?22日,40餘(yu) 位雲(yun) 南社科理論界專(zhuan) 家學者齊聚昆明,為(wei) 貧困地區“把脈問診”“開方抓藥”。
4月份,在雲(yun) 南省委宣傳(chuan) 部、雲(yun) 南省社科聯的組織下,來自雲(yun) 南省委黨(dang) 校、雲(yun) 南省社科院、雲(yun) 南大學、西南林業(ye) 大學、雲(yun) 南師範大學等單位的47位社科理論界專(zhuan) 家學者,分9個(ge) 小組深入怒江、迪慶、曲靖、昭通等12個(ge) 州市的25個(ge) 縣市區,就脫貧攻堅經驗、對策等進行調研。當日,參與(yu) 調研的部分專(zhuan) 家學者匯報調研成果。
雲(yun) 南省社科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鄭寶華指出,以怒江州為(wei) 代表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取得了決(jue) 定性的勝利,不僅(jin) 貧困人口顯著下降,初步實現了貧困人口住房安全、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有保障,而且探索了生態建設與(yu) 精準脫貧共促共贏的扶貧實踐。但也麵臨(lin) 著脫貧任務仍然艱巨,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困難不小,農(nong) 民收入水平低、返貧風險大等挑戰。
“脫貧攻堅收官之際,更需‘軟硬兼施’。”鄭寶華建議,一方麵繼續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chan) 業(ye) 培育等“硬”建設;一方麵,應更加重視增強“造血”功能、貧困數據核查分析、政策解讀等“軟”建設。
西南林業(ye) 大學原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吳鬆等人在調研雲(yun) 南鎮雄、會(hui) 澤兩(liang) 大貧困縣後發現,產(chan) 業(ye) 培育發展艱難是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的最大短板。兩(liang) 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小、產(chan) 業(ye) 層次低、產(chan) 業(ye) 鏈短、融合度低,工業(ye) 經濟增長形勢嚴(yan) 峻、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短時難以形成支撐,豐(feng) 富的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不夠,亟需加強投入支持,強化產(chan) 銷對接。
雲(yun) 南師範大學學報主編、教授周智生總結,“一個(ge) 民族一個(ge) 行動計劃”“一個(ge) 民族一個(ge) 集團幫扶”的工作模式,專(zhuan) 項扶貧、行業(ye) 扶貧、社會(hui) 扶貧“三位一體(ti) ”的大扶貧格局,農(nong) 戶個(ge) 體(ti) 性生產(chan) 與(yu) 特色產(chan) 業(ye) 扶貧整體(ti) 聯動的產(chan) 業(ye) 扶貧模式,區域生態建設與(yu) 整族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等“法寶”,助推獨龍、基諾、德昂、阿昌、布朗、普米、景頗、佤、拉祜9個(ge) “直過民族”實現整族脫貧,這為(wei) 世界提供了實現整族脫貧發展的中國路徑和經驗。
雲(yun) 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雲(yun) 南雲(yun) 嶺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農(nong) 民研究中心主任康雲(yun) 海等人在麗(li) 江市寧蒗縣調研時注意到,戰鬥在一線的不少扶貧幹部長期連續作戰,在身心健康、照顧家庭等方麵存在隱憂。他們(men) 建議,從(cong) 多個(ge) 方麵正向激勵扶貧一線幹部;建立容錯糾錯機製;並組建兼職心理輔導師隊伍,開設心理谘詢熱線,為(wei) 不同年齡段扶貧幹部群體(ti) 製定針對性心理健康方案,提高扶貧幹部的心理調適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