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潁上:“扶貧黃花”助增收
中新網阜陽6月23日電 (張俊 沈雲(yun) 鵬)“黃蜀葵是種子類一年生草本中藥材,種植起來不難,跟種植玉米差不多。”近日,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六十鋪鎮彭廟村的貧困群眾(zhong) 楊傑家的地頭上,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正在為(wei) 楊傑講解黃蜀葵種植要領。
過去,楊傑種植小麥玉米,一畝(mu) 地一年也就一千多塊錢。去年,六十鋪鎮引進了黃蜀葵種植,楊傑試種了一畝(mu) 地,平時也沒怎麽(me) 管理,結果幾個(ge) 月下來,光靠摘摘花賣就比原來種玉米多掙了千餘(yu) 元。
據楊傑介紹,現在種的黃蜀葵都是由村裏和公司免費提供苗子,並且提供種植和管護培訓,不僅(jin) 包收購,還有補貼。“現在幹起活來也踏實,相信以後的生活會(hui) 越來越紅火。”楊傑說。
據了解,黃蜀葵是一種中藥村,藥用價(jia) 值高,市場前景廣闊。它的根、葉、花和種子都能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同時還可以從(cong) 莖稈中提煉植物膠作為(wei) 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ye) 中可用做增稠劑、穩定劑和乳化劑。
據潁上縣六十鋪鎮鎮長楊平介紹,2016年,六十鋪鎮引進了一家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公司采取“廠家+公司+農(nong) 戶”訂單式種植模式在當地取得較快發展,公司簽訂訂單讓村民去種植,等開花成熟後,統一收購黃蜀葵鮮花,一畝(mu) 地一季預計可產(chan) 鮮花1500到2500公斤,保底春花每畝(mu) 收入4000元以上,麥茬花2000元以上,為(wei) 村民特別是貧困群眾(zhong) 增收提供了保障。
楊平表示,未來,當地將堅持聚焦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不斷強化政策落實,著力打造以黃蜀葵為(wei) 代表的特色扶貧產(chan) 業(ye) ,通過包種植、包技術、包銷路,讓“扶貧黃花”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新途徑。截至目前,該鎮共有533戶1467名貧困群眾(zhong) 種植黃蜀葵超過千畝(mu) ,預計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