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一碗麵條“拉起”青海各族夥伴共闖世界

魯丹陽 發布時間:2020-06-24 17:2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青海海東(dong) 6月24日電 題:一碗麵條“拉起”青海各族夥(huo) 伴共闖世界

  作者 魯丹陽 文思睿

  2004年,青海省海東(dong) 市化隆縣的拉麵人許灶保從(cong) 中國西北小城鎮來到首都北京闖蕩,沒想到他的拉麵生意越做越大,從(cong) 一家拉麵店發展到餐飲公司,2019年公司營業(ye) 額達到了1200多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

  上世紀末,青海東(dong) 部農(nong) 區海東(dong) 市化隆縣、循化縣、民和縣等地的農(nong) 民紛紛走出貧瘠大山,憑借拉麵技藝,通過開拉麵店謀出路。如今,該省近20萬(wan) 名拉麵從(cong) 業(ye) 人員,在中國數百個(ge) 城市經營著近3萬(wan) 家青海風味拉麵店,每年產(chan) 值達上百億(yi) 元。

  包括青海省在內(nei) 的中國北方,麵食文化悠遠,如海東(dong) 市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黃河北岸,保留了四千年前的災難遺跡,是中國首次發掘的大型史前災難遺址,“人類第一碗麵條”於(yu) 2002年出土於(yu) 此。

  “一碗麵”曆經時代更迭,現如今西北風味正從(cong) 青海闖向世界。

  被許灶保帶出大山的,除了青海拉麵,還有家鄉(xiang) 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公司的總經理冶成德就是我的老鄉(xiang) ,當初我倆(lia) 一起來北京闖蕩,公司裏還有30%的回族、撒拉族、土族和藏族員工,他們(men) 大多也是家鄉(xiang) 人,我們(men) 背井離鄉(xiang) ,在外相互支持、互相照顧。”

  像許灶保這樣在外幫扶其他民族同胞的青海拉麵人還有很多。

  2008年,青海藏族小夥(huo) 兒(er) 卻樣和弟弟拉龍到蘇州開拉麵店,拉麵店除兄弟倆(lia) 和他們(men) 的妻子外,還有同村的漢族夥(huo) 伴許國旗。

  許國旗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隻有姐姐和年邁的爺爺。卻樣見許國旗一家生活困難,便在2014年帶他來自家拉麵店打工,並自費幫他購買(mai) 衣物等生活用品。

  現年48歲的拉麵匠韓木海買(mai) 來自化隆縣甘都鎮,2012年借錢到廣東(dong) 省廣州市黃埔區開了一家拉麵店。隨著生意逐漸穩定,韓木海買(mai) 開始和其他誌願者一起參與(yu) 公益活動,“我堅持做公益事業(ye) ,不僅(jin) 是為(wei) 了融入當地社會(hui) ,更多的是想讓廣州人了解我們(men) 少數民族,了解青海拉麵文化。”

  疫情期間,在湖北武漢市的青海拉麵人馬文德組成誌願服務團隊,為(wei) 一線醫護人員和住院病人無償(chang) 配送愛心餐。青海拉麵人的善舉(ju) 感動江城、溫暖人心,武漢人親(qin) 切地稱他們(men) 為(wei) 民族團結好兄弟。

  以青海化隆縣為(wei) 例,該縣政府推出“帶薪在崗實訓+創業(ye) ”的精準扶貧項目,項目將回族、撒拉族、藏族、漢族等不同民族的1020名貧困對象輸送到中國34個(ge) 城市進行實訓。

  目前,從(cong) 化隆縣走出來的青海拉麵人在北京、沈陽、天津及西寧等地,開設了由回、漢、藏族共同經營的清真拉麵店105家,漢、藏、土族等經營的大眾(zhong) 餐飲有520家,從(cong) 業(ye) 人員達2700人。還在俄羅斯、阿聯酋、加拿大等12個(ge) 國家開辦化隆牛肉麵實體(ti) 店29家。

  “通過一碗拉麵架起了青海拉麵人和中國各地各族民眾(zhong) 交流的平台,青海拉麵不僅(jin) 僅(jin) 是一碗麵,更是各民族之間溝通的紐帶。”化隆縣拉麵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馬春雲(yun) 說。(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