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

張爍 發布時間:2020-06-29 09:41:00來源: 人民日報

  加強殘疾兒(er) 童少年義(yi) 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

  為(wei) 了他們(men) 不失學輟學

  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萬(wan) 人,其中隨班就讀在校生39.05萬(wan) 人,約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49.15%。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殘疾兒(er) 童少年義(yi) 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更加重視關(guan) 愛殘疾學生,堅持科學評估、應隨盡隨,堅持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堅持普特融合、提升質量,實現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促進殘疾兒(er) 童少年更好融入社會(hui) 生活。

  健全就近就便安置製度

  一個(ge) 坐在普通學校教室裏的殘疾孩子,過得也許不是那麽(me) 容易。有的“普娃”家長持有異議,有的教師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水平不高,有的在課程教學、考試評價(jia) 等方麵缺乏針對性……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介紹,目前殘疾兒(er) 童少年評估認定機製、就近優(you) 先教育安置機製不完善,一些地區資源中心和資源教室建設不足,隨班就讀教師專(zhuan) 業(ye) 水平不高,存在忽視隨班就讀學生的身心特性和學習(xi) 規律的現象,導致隨班就讀學生學習(xi) 質量不高。

  《指導意見》將進一步完善隨班就讀工作機製,著力破解限製隨班就讀發展的障礙。

  “《指導意見》要求發揮殘疾人教育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評估認定作用,用科學的機製、依據有關(guan) 標準對殘疾兒(er) 童少年身體(ti) 狀況、接受教育和適應學校學習(xi) 生活能力進行全麵規範評估,確定殘疾兒(er) 童少年是否適宜隨班就讀。同時,利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信息係統加強監測,對初次安置後確實不適應的殘疾兒(er) 童少年進行再評估,根據殘疾人教育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意見適當調整教育方式,切實保障具備學習(xi) 能力的適齡殘疾兒(er) 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介紹。

  在就學安置方麵,《指導意見》提出健全就近就便安置製度,重點解決(jue) 殘疾兒(er) 童少年教育安置不到位問題,要求加強謀劃、合理布局,同等條件下就近就便優(you) 先安排殘疾兒(er) 童少年入學。“為(wei) 更好保障隨班就讀質量,可以選擇同一學區內(nei) 較優(you) 質、條件更加完善的普通學校作為(wei) 定點學校,相對集中接收殘疾兒(er) 童少年入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說。

  破解隨班就座、隨班混讀難題

  “隨班就座”“隨班混讀”的難題怎麽(me) 破解?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介紹,《指導意見》主要從(cong) 四個(ge) 方麵加強和改進相關(guan) 工作:

  一是遵循殘疾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xi) 規律,合理調整課程教學內(nei) 容,科學轉化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對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教育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二是落實“一人一案”,努力為(wei) 每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既要重視殘疾學生學習(xi) 必要的文化知識,更要加強公共安全教育、生活適應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體(ti) 育藝術教育,幫助其提高自主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

  三是健全符合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實際的綜合素質評價(jia) 辦法,突出對社會(hui) 適應能力培養(yang) 、心理生理矯正補償(chang) 和勞動技能等方麵的綜合評價(jia) 。

  四是最大限度創設促進殘疾學生與(yu) 普通學生相互融合的校園環境,嚴(yan) 禁任何基於(yu) 殘疾的教育歧視,加大關(guan) 愛幫扶力度,建立同伴互助製度,創設有利於(yu) 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共同成長的良好課堂環境。

  提升教師特殊教育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各地各校要選派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養(yang) 、更加富有仁愛之心和責任心的優(you) 秀教師,擔任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班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選派特殊教育專(zhuan) 業(ye) 畢業(ye) 或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特殊教育專(zhuan) 業(ye) 培訓並考核合格、具有較豐(feng) 富特殊教育教學和康複訓練經驗的優(you) 秀教師,擔任特殊教育資源教師和巡回指導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介紹。

  《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大教師配備力度,並保持教師隊伍相對穩定,滿足隨班就讀教育教學工作基本需要。鼓勵各地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探索引入社工、康複師等機製,承擔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照護以及康複訓練、輔助教學等工作。同時大力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所有普通學校教師的特殊教育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

  “《指導意見》強調要完善激勵機製,在教師資格定期注冊(ce) 、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you) 評先和績效獎勵等工作中,對直接承擔殘疾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給予適當傾(qing) 斜。同時,認真落實資源教師特殊崗位補助津貼政策。”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