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匠人”孫玉林:用魚皮剪出新生活
(中國減貧故事)“赫哲匠人”孫玉林:用魚皮剪出新生活
中新社黑龍江佳木斯7月3日電 題:“赫哲匠人”孫玉林:用魚皮剪出新生活
作者 薑輝
“烏(wu) 蘇裏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這首《烏(wu) 蘇裏船歌》描述的是赫哲族人捕魚場景。如今的赫哲族人已“洗腳上岸”,過上了新生活。
從(cong) 小生活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xiang) 、靠打魚為(wei) 生的孫玉林依靠製作魚皮畫成為(wei)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作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多個(ge) 國家。
“魚皮具有天然的魚鱗花紋,有立體(ti) 感和動感,這種自然美是其他美術材料不可取代的,也是機器模擬不了的”。見到孫玉林時,他正在一塊黑色背景板上製作魚皮畫。
赫哲族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中唯一曾以漁業(ye) 為(wei) 主的民族,世居黑龍江、烏(wu) 蘇裏江、鬆花江流域,人口約5000人。
魚皮畫是赫哲族特有的藝術品,通過對魚皮的粘貼和鏤刻,以獨特的形式,記錄下他們(men) 記憶中的“赫哲生活”。
“小的時候都是拿魚皮剪著玩,誰能想到能當成旅遊紀念品賣錢啊”。1960年出生的孫玉林早年以捕魚為(wei) 生,2000年拜其叔叔——赫哲族藝人孫有才為(wei) 師開始學做魚皮畫。
“一幅畫從(cong) 設計圖案、熟魚皮、剪裁、粘貼,整個(ge) 工序下來得一周多時間”。孫玉林說,“早些年打魚一年有三個(ge) 季節都在江上,風吹日曬就不提了,魚也越打越少,沒想到現在靠做魚皮畫改善了生活。這幾年常有遊客來我這買(mai) 畫,每幅畫能賣到幾百元到上千元(人民幣,下同)不等,每年都能賣上五六萬(wan) 元”。
提起以前的捕魚日子,孫玉林的妻子孫鳳華感慨良多。“那時候吃飯是最大的問題,一到冬天基本全靠借錢過活。”現在隨著丈夫的魚皮畫越來越受歡迎,他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好。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利兵介紹說,孫玉林經常被邀請去各地展示魚皮畫製作工藝。“鄉(xiang) 裏很多人都在學做魚皮畫,孫玉林帶了四五個(ge) 徒弟,還經常免費教鄉(xiang) 裏的學生製作魚皮畫。鄉(xiang) 裏赫哲族人共537人,赫哲族貧困戶18戶,已於(yu) 2019年全部脫貧”。(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