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一邊是防護服一邊是滾滾熱浪 高溫勞動保護亟待加碼

郭強 李潤釗 張翀 發布時間:2020-07-13 09:35:00來源: 工人日報

  炎炎夏日,疫情防控不能放鬆。一邊是防護服、口罩等厚重“裝備”,一邊是滾滾而來的熱浪—— 雙重“烤”驗下,高溫勞動保護亟待加碼

  閱讀提示

  時值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今年的高溫勞動與(yu) 往年相比有了不小的變化。連日來,記者在北京、福州和武漢等地,探訪醫務工作者、外賣小哥、建築及鋼鐵行業(ye) 工人,發現高溫下堅守崗位的勞動者盼望有更多“涼策”。

  6月底的一天上午,北京,高溫炙烤,通州區梨園鎮原雲(yun) 景國際汽配城大院裏,核酸檢測正緊張有序地進行,600平方米的候檢涼棚與(yu) 3個(ge) 裝配大功率空調的檢測集裝箱,讓人感到絲(si) 絲(si) 涼意。梨園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護士曹丹丹,正是這“涼策”的受益者。

  7月2日13時,福州,記者見到外賣小哥陳強時,他正在一家奶茶店門口等待即將送出的第28份訂單。不過,陳強並未進店等候,而是選擇和奶茶店保持2米的“安全距離”,頂著烈日站在門外候餐。從(cong) 店內(nei) 飄出的一絲(si) 冷氣,是他此刻唯一能享受到的清涼。

  7月4日,武漢,來自湖北黃岡(gang) 的劉濤剛到光穀地下空間項目務工,第一件事就是健康體(ti) 檢,這其中既有核酸檢測,也有針對高溫天氣各類突發疾病的職業(ye) 健康檢查。拿到各項指標達標的通知單後,他順利進入現場工作。

  今年盛夏,正值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高溫勞動與(yu) 往年有了一些新的指征。連日來,記者在北京、福州和武漢等地采訪發現,高溫下的勞動者或是身著防護服,或是佩戴口罩,異常辛苦。

  而讓勞動者倍感“清爽”的是,各地多重舉(ju) 措,與(yu) 時俱進加強高溫天氣的勞動保護。但同時,還有一些單位的勞動保護條件尚不完善,部分平台從(cong) 業(ye) 人員為(wei) 多掙錢無暇享受片刻清涼,這也給用人單位如何在疫情期間,更好地保障勞動者職業(ye) 健康提出了新課題。

  北京:火線裝空調為(wei) 一線醫護“降溫”

  隨著北京疫情再度來襲,梨園鎮的核酸檢測全麵開啟。隨著檢測人員不斷增多,天氣炎熱,曹丹丹和同事的身體(ti) 開始吃不消了。

  “地表溫度能達到40攝氏度,穿著防護服簡直如同蒸桑拿,工作兩(liang) 小時後把防護服脫下來,全身如同水洗一般。”曹丹丹坦言,6月19日上午,工作了3個(ge) 小時左右的她突覺身體(ti) 不適,頭暈、惡心、嘔吐、心跳加速等中暑症狀隨之而來,被同事抬到了休息區。那些天,出現中暑症狀的不止曹丹丹一個(ge) 人。

  考慮到檢測現場的高溫所存在的勞動風險,梨園鎮迅速將原雲(yun) 景國際汽配城大院設為(wei) 檢測新地址,並安裝大功率空調。

  6月20日,曆時10個(ge) 小時火速搭建起來的新檢測點投入使用,不僅(jin) 讓檢測者排隊不再擁擠,集裝箱內(nei) 還源源不斷地吹來冷氣,使得一線檢測人員不必再受高溫之苦。

  “有了空調,檢測點溫度降至20攝氏度左右,我們(men) 工作起來方便多了,休息區還有水和綠豆湯,我和同事們(men) 都為(wei) 這些‘涼策’點讚!”曹丹丹興(xing) 奮地說。新的檢測點建成後,檢測速度還得到大幅提升,在醫護人員配備充足的情況下,日檢測能力提升至3000人。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區域和醫療機構受場地和條件限製,高溫勞動防護不足。一位頂著烈日工作的護士表示,希望增加換班輪休的頻次,適當增加休息時間。

  福州:“再熱也停不下來”的外賣小哥

  長褲、冰袖、頭盔、口罩、麵罩,這是福州外賣小哥陳強這個(ge) 夏天的防暑防疫裝備。去年,這個(ge) 26歲的小夥(huo) 子,送出了29288單外賣,成為(wei) “餓了嗎”平台福州區的“單王”。

  “原本還可以到店裏‘蹭空調’,現在我們(men) 很少進店,這樣也能給商家和店內(nei) 客人降低感染風險。”陳強趁著等餐的空閑告訴記者,夏季和福州溫度一樣火爆的是激增的訂單,每天11時起送餐,送午餐、送下午茶、送晚餐,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要忙到22時後才能下班。上個(ge) 月他的訂單量近1800單,當月,福州高於(yu) 35攝氏度的天數達15天,打破了30年來同期的高溫紀錄。

  “在最熱的時候,反而沒多少時間停下來!”陳強剛說自己“停不下”來沒多久,來自平台的倒計時提醒又一次響起。

  “沒時間停下來”的不僅(jin) 是陳強。據福州鼓樓區白馬路城市工人休息室負責人介紹,每天在這個(ge) 休息室周邊來來往往的外賣小哥不少,但即便休息室配備了空調、免費供應涼茶、掛起了“歡迎外賣小哥進門納涼”的宣傳(chuan) 語,還是很少有外賣小哥上門享受哪怕隻有片刻的清涼。

  “高溫就意味著收入,停下來就沒錢賺。”陳強說,遇到極端高溫和惡劣天氣,平台會(hui) 調整單價(jia) ,如高溫時每單增加3元~5元的配送收入,以每天15單計算,高溫月份一個(ge) 月可以多賺近1500元,“這比‘高溫津貼’的力度更大!”

  同樣幹了3年外賣的鄭成鋒有著不同的觀點。按照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從(cong) 事室外作業(ye) 的應發放高溫津貼。在鄭成鋒看來,平台並未單獨發放高溫津貼,也沒有明確告知發放標準。雖然平台在集合站點配備了仁丹、清涼油等,但在高溫天氣下,外賣小哥要想防暑降溫大多隻能靠自己。這個(ge) 夏天,鄭成鋒在外賣車上安裝了一台便攜可充電的微風扇。

  福建謹而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朱柏濤建議,平台企業(ye) 應合理安排從(cong) 業(ye) 人員作息時間,並為(wei) 戶外作業(ye) 配備降溫工具等。

  武漢:爐前工戴著口罩作業(ye)

  梅雨時節雨紛紛,雨水一停熱浪襲。近來的武漢,每場大雨過後,氣溫都會(hui) 飆升。

  “夏天氣溫高、濕度又大,頭頂烈日、戴著口罩幹活,又悶又熱,出汗特別多,不一會(hui) 兒(er) ,口罩就濕透了,糊在臉上,很不舒服。”劉濤說。

  “我們(men) 在高溫時段為(wei) 工友免費發放西瓜、酸梅湯、防暑藥物等,並在高溫時段錯峰施工,確保施工安全。”中建三局二公司光穀地下空間項目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王艾明介紹。

  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當日最高氣溫達到37攝氏度以上、40攝氏度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ye) 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nei) 不得安排室外作業(ye) ;當日最高氣溫達到35攝氏度以上、37攝氏度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ye) 時間。由於(yu) 戴著口罩作業(ye) 體(ti) 感更加悶熱,劉濤希望在疫情期間,適當縮短高溫作業(ye) 時長。

  廖雲(yun) 是武漢鋼鐵公司煉鐵廠四號高爐的爐前組長。四號高爐處於(yu) 爐役後期,安全風險較大,爐前出鐵操作必須嚴(yan) 格規範。每天開完安全會(hui) 後,廖雲(yun) 便和工友們(men) 一起仔細地檢查現場設備設施,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疫情還沒有完全散去,這個(ge) 夏天顯得有些特殊。雖然天氣漸熱,但大家還是堅持規範佩戴口罩。同時,各班班長當起誌願者,每天幾次對崗位人員進行測溫,還對防暑降溫物資外包裝、冰櫃、飲水機等進行消毒。

  近年來,夏送清涼,各級工會(hui) 一直在行動。6月底,武漢市總工會(hui) 發出通知,要求用人單位為(wei) 職工提供必要的休息場所、防護用品等,合理安排和調整作業(ye) 時間。記者了解到,目前工會(hui) 正在開展職工勞動保護及安全生產(chan) 的監督檢查。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