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一項科技成果經評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新網7月14日電 (王東(dong) 坡)7月13日下午,中國鋼結構協會(hui) 組織院士、專(zhuan) 家在京對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中建二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鋼結構非原位安裝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jia) 。評價(jia) 委員會(hui) 按照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jia) 辦法》的有關(guan) 規定以及科技成果評價(jia) 的標準及程序進行了討論和評定,認為(wei) 該成果總體(ti)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進一步擴大該技術成果的應用領域。
隨著建築業(ye) 的發展,鋼結構朝著跨度更大、高度更高、形式更加多樣等方向發展。大型鋼結構安裝具有自重大、結構形式複雜、安裝標高高等特點,同時,施工過程中還麵臨(lin) 安全風險高的問題,傳(chuan) 統鋼結構安裝技術已不滿足目前施工需求。
據中建二局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鋼結構非原位安裝就是原來位置上安裝的條件受限製,隻能在其他位置拚裝後再整體(ti) 移動過去的一項技術,具體(ti) 表現在大型場館的超大噸位、超大跨度鋼桁架施工。如此一來,高空作業(ye) 變地麵作業(ye) ,安全風險大大降低,在滿足安全生產(chan) 的同時,又能夠保證施工質量。“鋼結構非原位安裝技術”目前集成了液壓技術、無線監測技術、無線測距技術等,常采用提升、滑移等施工方法將超大噸位、超大直徑的鋼構件精準安裝到位。
得益於(yu) 該技術的應用,南京江北新區市民中心項目將總重5300噸超大重量、100米超大直徑上園鋼結構屋頂整體(ti) 提升至30米高空,安裝誤差控製在3mm以內(nei) ,成功運用了一體(ti) 化仿真分析方法、不同步脫架、不同步提升、不同步卸載、一致性施工控製技術,創下了全國首例最大直徑鋼環梁整體(ti) 提升的記錄。該技術成果還在西安絲(si) 路國際展覽中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深圳國際會(hui) 展中心、斯裏蘭(lan) 卡科倫(lun) 坡電視塔等13個(ge) 國內(nei) 外重點工程進行了應用,獲得鋼結構金獎7項、魯班獎2項、國家優(you) 質工程獎1項、國家優(you) 質工程金獎1項、發明專(zhuan) 利14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12項等獎項。
經過評審質詢和討論,經相比於(yu) 以往的鋼結構施工,該技術有五大創新點:研究並驗證了小撓度彈性理論在鋼結構施工階段受力分析的適用性;提出了鋼結構非原位安裝一體(ti) 化仿真分析方法,解決(jue) 了安裝單元、安裝裝置、支撐結構的相互影響和結構體(ti) 係轉換的難題;研發了不同步容差的施工技術;提出了1-10年施工期內(nei) 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取值,填補了施工期考慮地震作用的空白;給出了一致性施工控製的計算方法、施工方案優(you) 化的原則及監控量測等措施。
鋼結構大量了減少混凝土和磚瓦的使用,減少了城市周邊的開山挖石,有利於(yu) 環境保護,是一種綠色建築,已經成為(wei) 我國建築行業(ye) 深化改革的主線。近年來,以網架和網殼為(wei) 代表的跨度大、空間高的鋼結構場館也繼續大量發展,不僅(jin) 用於(yu) 一般民用建築,而且用於(yu) 工業(ye) 廠房、機庫、候機樓、體(ti) 育場館、展覽中心等,綜合運用該技術可成功解決(jue) 大噸位鋼構件安裝難題,安全高效。
此次評價(jia) 會(hui) 專(zhuan) 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等專(zhuan) 家組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