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藥監:美白等產品非法添加藥物較為嚴重 警惕醫美麵膜陷阱
中新網廣州7月14日電 (蔡敏婕 李婷婷)廣東(dong) 省藥品監督管理局14日發布《化妝品安全風險管理年度報告(2019-2020年度)》。該局化妝品監管處處長郭昌茂介紹,預判廣東(dong) 今年化妝品安全總體(ti) 風險可控,具體(ti) 風險突出主要表現在省內(nei) 部分市場、部分產(chan) 品的安全狀況不容樂(le) 觀,特別是“四非”(非法生產(chan) 、非法添加、非法經營、非法標簽)等問題,以及美白、祛斑和祛痘類等功能性產(chan) 品非法添加藥物問題較為(wei) 嚴(yan) 重,風險程度較高。
廣東(dong) 省是全國化妝品產(chan) 業(ye) 第一大省。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1月15日,廣東(dong) 省持證生產(chan) 企業(ye) 2686家,占全國55%,其中新增100家,增長3.7%。
報告指出,在化妝品質量抽驗方麵,2019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廣東(dong) 承擔500批次抽樣檢驗任務,抽檢產(chan) 品類別包括麵膜、美白/祛斑、防曬、燙發、嬰幼兒(er) 護膚類等10類,合格率95.4%。主要不合格產(chan) 品集中防曬類檢出成分與(yu) 配方不符、染發類檢出染發劑成分與(yu) 配方不符及菌落總數等。
而在廣東(dong) 省抽驗化妝品方麵,2019年省抽化妝品任務3638批次,產(chan) 品類別包括麵膜、美白/祛斑、防曬、染發、祛痘、護膚(易重複使用或宣稱過敏)及其他類共7類,合格率為(wei) 97.8%。主要不合格產(chan) 品集中在防曬產(chan) 品和染發產(chan) 品存在防曬劑、染發劑檢出成分與(yu) 批件或產(chan) 品標簽不一致,麵膜類產(chan) 品不合格集中在微生物方麵,祛痘類產(chan) 品主要檢出禁用物質激素及抗生素。檢出成分與(yu) 標簽或批件所含成分不一致的原因是生產(chan) 企業(ye) 擅自改變已批準配方生產(chan) ,未履行企業(ye) 主體(ti) 責任。
針對市場上掀起的“醫美麵膜熱”,郭昌茂稱,消費者應提高警惕,正確對待,“行業(ye) 內(nei) 所謂的醫美麵膜是指持有醫療器械備案憑證的麵膜(大多為(wei) Ⅰ類醫療器械),其主要成分是醫用輔料,其實質用途是用於(yu) 輔助治療皮膚疾病或損傷(shang) 。健康的皮膚不需要使用醫美麵膜,也沒有證據顯示醫美麵膜比普通麵膜具有更好的護膚功效”。
根據風險監測結果和2020年風險形勢預判,廣東(dong) 省藥監局發出消費提醒:掌握必要的化妝品安全常識,才能正確選擇和科學使用化妝品,尤其要注意識別醫美麵膜陷阱,發現違法違規產(chan) 品及時投訴舉(ju) 報。(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