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力推重磅新政,各地高新區怎麽看、怎麽幹
國務院力推重磅新政,各地高新區怎麽(me) 看、怎麽(me) 幹
導語:路線圖來了!近日,《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磅發布,該《意見》以七大部分、21條、共4780字的篇幅向各大高新區描繪出一條通向高質量發展,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新路徑。
在初步完成了區域經濟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上的戰略布局,成為(wei) 雙創高地、產(chan) 業(ye) 新區的使命之後,32歲的國家高新區麵臨(lin) 著如何突破自身瓶頸繼續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命題。
路線圖來了!近日,《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磅發布,該《意見》以七大部分、21條、共4780字的篇幅向各大高新區描繪出一條通向高質量發展,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新路徑。
三大關(guan) 鍵詞成底色
新政策帶來了新路子
長期關(guan) 注國家高新區政策的北京市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央視財經頻道評論員張一平注意到新政的諸多不同。
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一次國務院新政提及的高新園區的根本性升級,要發展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示範區,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產(chan) 業(ye) 層麵的升級,關(guan) 鍵是在思路、胸懷、格局等方麵的升級,也就是要打破過去習(xi) 慣的固化思維,走出習(xi) 慣的籠子,轉變成國家、民生所需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
尋路高質量發展,《意見》帶來了新路子。有觀察者認為(wei) ,打破傳(chuan) 統,深度改革,擴大開放成為(wei) 此次新政的關(guan) 鍵詞。
“這‘五大堅持’提醒得很到位。”聊城高新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田存偉(wei) 注意到新政提及的五大基本原則,即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高新定位、堅持深化改革、堅持合理布局、堅持突出特色。他認為(wei) ,強調這五大堅持,與(yu) 高新區堅守初心的努力有關(guan) 。
32年前,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chan) 業(ye) 化”為(wei) 己任的國家高新區誕生,此後,各地結合區域資源稟賦與(yu) 發展水平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科技日報記者在采訪各地高新區時發現,奔向高質量發展,當前各大高新區仍麵臨(lin) 挑戰:比如要素成本增加,園區同質化,經濟增速高,但創新力、輻射力偏低等問題。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發展解決(jue) ,而改革與(yu) 開放提供了答案。
尋路高質量發展
各地打造特色各施所長
作為(wei) 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合肥高新區以特色取勝,相繼建成了中科大先研院、量子信息研究院、國家類腦實驗室等協同創新平台,培育了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一批領軍(jun) 企業(ye) 和11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形成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端產(chan) 業(ye) 集群,連續五年穩居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
“國家高新區未來的競爭(zheng) 力在於(yu) 知識經濟。”廣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院長李耀堯向記者表示,發展知識經濟,要以智力資源為(wei) 第一生產(chan) 要素,以科技研發為(wei) 核心競爭(zheng) 力,以高技術產(chan) 業(ye) 為(wei) 經濟支柱,以知識密集型服務業(ye) 為(wei) 重點,以人力資源為(wei) 重要基礎,以信息和通信為(wei) 技術支撐。
這正是廣州高新區發展的真實寫(xie) 照。在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規劃中,這裏重點圍繞產(chan) 業(ye) 技術難題,開展最尖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推出一係列重大科學技術成果,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
去年,廣東(dong) 省14個(ge) 國家級高新區以占全省0.2%的土地麵積,創造了全省1/3的工業(ye) 增加值、1/6的出口額、1/3的高新技術產(chan) 品產(chan) 值,秘訣便在於(yu) 知識經濟的生產(chan) 與(yu) 帶動。
眼下,一家院所帶動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鮮活故事正在蘇州高新區真實上演。引進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後,這裏配套建設了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chan) 業(ye) 園,吸引了東(dong) 南大學醫療器械研究院、國仟醫療科技創新研究院、蘇州協同創新醫用機器人研究院等相關(guan) 院所。
大院大所及龍頭企業(ye) 紛至遝來,促使蘇州高新區產(chan) 業(ye) 鏈拉長,帶動人才鏈延展,兩(liang) 者互動循環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推動著高質量發展。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頂端設計方麵還差什麽(me) ?
如果說改革開放塑造了國家高新區前30年的繁榮,那麽(me) 在新指揮棒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必由之路。
“要高新區提升高質量,頂端設計方麵還差什麽(me) ?”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博士認為(wei) ,“未來高新區要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就不能閉門造車,要擴大開放,吸引國外創新型科技企業(ye) 、專(zhuan) 項優(you) 秀人才;應提升人才質量,建立更多跨國公司研發中心;注重新經濟人才的培養(yang) ,建立大數據、區塊鏈、5G、物聯網、AI等專(zhuan) 業(ye) 學院”。
他表示,綜合服務水平是未來高新區升級換代的重要保障,因此優(you) 化配套服務不可或缺。他的建議是在北京建立自貿區,對標國際水準;同時,建設基於(yu) 京津冀地區的高新區和自貿區,帶動周邊高質量發展。
在高新區中建設自貿區,這不是第一次提出。
不久前的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便提出“要在國家高新區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相關(guan) 改革試點政策,加強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深化改革與(yu) 擴大開放的信號在此次會(hui) 議上已表達得相當明顯,比如會(hui) 議提出:“要加大國家高新區開放力度,鼓勵與(yu) 國外園區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更好融入國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以及“鼓勵商業(ye) 銀行在國家高新區設立科技支行,支持開展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高新區開發建設主體(ti) 上市融資。”
可以說,重磅新政之下,國家高新區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信心更足了。
先行者的新使命
王延斌
以敢於(yu) 探索、勇於(yu) 創新的先行者為(wei) 獨特標簽的國家高新區有了新的使命。按照《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國家高新區將肩負起探路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任。
國家高新區顯然有擔當重任的實力。近年來,國家高新區圍繞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端人才引進、培育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展國際化合作等方麵施展拳腳,取得了一係列突破。
而此次深化改革找新路,國務院顯然對國家高新區寄予厚望。
7月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定了3件大事,其中之一便是加強創新政策在國家高新區的先行先試,加大開放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高新區開發建設主體(ti) 上市融資。十多天後,上述《意見》火速推出。
高效之下,國家高新區肩負的光榮使命躍然紙上。
32年來,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和區域發展的創新高地、產(chan) 業(ye) 高地和人才高地,成為(wei) 我國改革創新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與(yu) 核心區;如今,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國家高新區有能力,有底氣,更有責任,繼續擔當先行者重任,為(wei) 後來者“打個(ge) 樣”。
但擺在國家高新區麵前的路注定不平坦。
一方麵,時下,國內(nei) 各地都在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或多或少地麵臨(lin) 著舊模式日漸老化,新模式尚未成型的難題;另一方麵,國家高新區自身也麵臨(lin) 著諸如要素成本增加,園區同質化等瓶頸問題。
真正的高手從(cong) 來不怵於(yu) “硬碰硬”,而是敢於(yu) 主動前行,攻堅克難。前32年國家高新區的崛起證明了其是破解外界難題和化解自身瓶頸的高手;同時,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一環,這又是國家高新區的優(you) 勢所在。
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發展去解決(jue) ,如何解決(jue) ?國家高新區是在改革開放中發展起來的,需要進一步改革和擴大開放來化解難題。我們(men) 也相信國家高新區能夠發揮其“敢啃硬骨頭”的魄力和“敢為(wei) 天下先”的精神,大膽先行先試,在思路、胸懷、格局上進一步升級,在發展模式、布局特色、高端優(you) 質上積累經驗,出色地完成國家賦予的重任。
我們(men) 期待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