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甘肅荒地打造“農莊” 成都市人體驗農事佳所

艾慶龍 魏建軍 楊豔敏 發布時間:2020-07-28 13:4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小康中國】甘肅荒地打造“農(nong) 莊” 成都市人體(ti) 驗農(nong) 事佳所

  【解說】每個(ge) 地塊都劃分了區域,都有一個(ge) 編號,從(cong) 民眾(zhong) 認領那一天起,就是“私家菜園”,這便是位於(yu) 甘肅臨(lin) 夏州臨(lin) 夏市折橋鎮的慈王農(nong) 莊新麵貌。在過去,這片土地是廢棄磚窯廠,因擱置而成荒地,而今,卻是一番嶄新的景象。

  臨(lin) 近中午,55歲的臨(lin) 夏市市民馬蘇代帶著老人和孩子來到自家“菜園”,查看作物長勢,拔取綠蔥。

  【同期】甘肅臨(lin) 夏州臨(lin) 夏市市民 馬蘇代

  以前我們(men) 也種過菜,再(後來)也沒有種過,我們(men) (來)體(ti) 驗一下生活,種一下(地),小孩帶過來,(讓)小孩看一下菜怎麽(me) 種,怎麽(me) 成長。

  【解說】慈王農(nong) 莊是當地立足區位、農(nong) 業(ye) 種植基礎等優(you) 勢,對廢棄的慈王磚廠進行覆土填埋,建成以農(nong) 耕體(ti) 驗、科普研學、觀光旅遊等為(wei) 一體(ti) 的田園綜合體(ti) 。

  甘肅臨(lin) 夏州臨(lin) 夏市折橋鎮副鎮長張誌強說,如今城裏人遠離了農(nong) 村,對於(yu) 農(nong) 耕方麵的知識也逐漸淡薄,但同時人們(men) 又向往著田園生活,故通過“農(nong) 場勞作”的模式把人們(men) 吸引過來。

  【同期】甘肅臨(lin) 夏州臨(lin) 夏市折橋鎮副鎮長 張誌強

  我們(men) 慈王農(nong) 莊以前是一塊廢棄的磚瓦窯廠,(現在)我們(men) 這慈王農(nong) 莊從(cong) 今年(2020年)3月份建成以後,就由村上專(zhuan) 門成立的合作社來運營,來管理。咱們(men) 一期的地塊劃分400多塊,收入有12萬(wan) 元左右。

  【解說】慈王農(nong) 莊作為(wei) 現實版的“QQ農(nong) 場”,民眾(zhong) 可認購不同大小的地塊,自主選擇種植各種蔬菜,參與(yu) 施肥、澆水、收割等耕種流程,使其在勞動中感受農(nong) 耕文化。

  不僅(jin) 如此,慈王農(nong) 莊還設有研學課堂,成為(wei) 臨(lin) 夏州中小學生普及農(nong) 耕文化知識、傳(chuan) 授中華農(nong) 耕文明的實踐基地。中新社記者在采訪期間,臨(lin) 夏市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在老師帶領下,來到田間地頭,翻整土地,下地采摘。

  臨(lin) 夏市實驗小學老師羅仁麗(li) 表示,該校學生大多出生在城市,平日家長和老師經常教育孩子要勤儉(jian) 節約,但效果遠沒有親(qin) 身感受和實踐好。

  【同期】臨(lin) 夏市實驗小學老師 羅仁麗(li)

  (我)覺得勞動美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丟(diu) 棄,不管是我們(men) 的青少年也好,現在的小學生也好,因為(wei) 了解這方麵實在是太少了,畢竟我們(men) 在校園裏麵,在課堂上,隻是書(shu) 本上的一個(ge) 了解,沒有實地的實踐,今天來到這個(ge) 農(nong) 莊之後,學生們(men) 通過自己親(qin) 手實踐,看到我們(men) 這些農(nong) 民的叔叔阿姨辛勤勞作,我想對他們(men) 的教育意義(yi) 是非常深遠。

  【解說】據悉,慈王農(nong) 莊是當地打造“特色文旅小鎮”的重要節點,旨在推動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輻射帶動周邊農(nong) 家樂(le) 經濟。同時,也是給民眾(zhong) 普及農(nong) 耕文化,體(ti) 會(hui) 農(nong) 耕文明的好去處。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