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啟動發展新引擎
數字經濟啟動發展新引擎
——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①
王一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以數字技術為(wei) 基礎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活力。如何更好激發數字經濟這一新動能?從(cong) 今天起,本版約請專(zhuan) 家學者,和讀者一起探討這一話題。
——編 者
數字技術將構建新的產(chan) 業(ye) 生態,形成更強大的創新活力,數字經濟將引領新一輪經濟周期,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引導市場主體(ti) 廣泛參與(yu) ,形成政府與(yu) 企業(ye)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合力
一段時間以來,線上零售、線上教育、視頻會(hui) 議、遠程辦公等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不僅(jin) 保障了人們(men) 日常生活工作和社會(hui) 正常運行,也豐(feng) 富了數字技術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化應用,有效對衝(chong) 了經濟下行壓力。
近年來,我國數字技術發展迅猛,向生產(chan) 生活領域和公共治理領域廣泛滲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的增加值達到35.8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超過1/3,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數字技術將構建新的產(chan) 業(ye) 生態,形成更強大的創新活力,數字經濟將引領新一輪經濟周期,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數字經濟將有效拓展生產(chan) 可能性邊界。我國總體(ti) 上已進入工業(ye) 化後期階段,經濟增長呈現結構性減速。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先進技術擴散,可以使我國潛在生產(chan) 可能性邊界達到國際前沿水平,釋放仍然存在的追趕潛能,為(wei) 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
數字經濟將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使得數據日益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核心生產(chan) 要素,三次產(chan) 業(ye) 的邊界日趨模糊,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將更多表現為(wei) 數據要素投入帶來的邊際效率改善。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促進從(cong) 研發設計、生產(chan) 加工、經營管理到銷售服務全流程數字化,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和供需精準對接,將為(wei) 轉型升級開辟新路徑。
數字經濟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yi) 。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在經濟增速放緩和要素成本提高的背景下,發展數字經濟能夠激活創新生態,大幅減少中間環節,突破時空約束,有效對衝(chong) 勞動力成本上升,提高生產(chan) 效率和企業(ye) 盈利水平,減緩資源環境壓力,進而提高投資的邊際產(chan) 出效率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
發展數字經濟,我國擁有很多獨特優(you) 勢。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網民規模全球第一,數量超過9億(yi) 人,大型消費互聯網平台具有強大市場需求支撐。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1億(yi) 多市場主體(ti) ,建設產(chan) 業(ye) 互聯網能夠發揮規模經濟優(you) 勢,分攤巨額初始投資成本和形成深度專(zhuan) 業(ye) 化分工。還擁有海量數據資源優(you) 勢,數據挖掘和數據開發潛力巨大。當前,我國正在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網絡互聯的移動化、泛在化和信息處理的高速化、智能化,構建“人—網—物”互聯體(ti) 係和泛在智能信息網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將連接更多用戶,集聚更多數據資源,提升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生產(chan) 生活方式實現重大變革。
麵向未來,要發揮數字經濟在新一輪經濟周期中的引領作用,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引導市場主體(ti) 廣泛參與(yu) ,形成政府與(yu) 企業(ye)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合力。加大數字技術研發投入和攻關(guan) 力度,解決(jue) 基礎軟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問題。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和產(chan) 業(ye) 互聯網發展,發揮龍頭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產(chan) 業(ye) 鏈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水平提升。與(yu) 此同時,對數字經濟要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為(wei) 市場主體(ti) 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創造更大創新和發展空間。可以預期,數字經濟將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培育新優(you) 勢、注入新動能,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和現代化水平,讓我們(men) 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
(作者為(wei)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