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國際學術會議:腦腸軸理論有望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新突破

發布時間:2020-07-29 17: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俗稱“老年癡呆症”的阿爾茨海默病(AD)自100多年前發現首例患者以來,科學家對其發病機製探索從(cong) 未停止。數據顯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症患者在快速增長,相關(guan) 藥物治療等研究備受關(guan) 注。

  近些年來,隨著腦腸軸理論及其研究在帕金森、抑鬱症、自閉症等領域獲得突破,越來越多科學家將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轉移到腦腸軸方向上來。作為(wei) 世界範圍內(nei) 最具影響力、致力於(yu) 推進癡呆科學研究的會(hui) 議之一,正在舉(ju) 行的第34屆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hui) 國際會(hui) 議(AAIC)相關(guan) 議程設置就印證了這一點,並有望推動腦腸軸理論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得新突破。

  2020年AAIC於(yu) 7月27日至31日線上舉(ju) 行,就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機製、生物標記、臨(lin) 床研究、照護健康等方麵開展為(wei) 期5天的學術會(hui) 議,大會(hui) 首次就腸道菌群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guan) 影響特別開設“微生物組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發病機製與(yu) 治療研究”專(zhuan) 題會(hui) 議,多位中外專(zhuan) 家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就“阿爾茨海默病中腸道菌群失調與(yu) 神經炎症的關(guan) 係及甘露特鈉的治療幹預”主題發表學術演講,詳細闡述其研究團隊揭示的GV-971(中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靶向腦腸軸的作用機製: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製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chan) 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改善認知功能障礙。

  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hui) 頒發的本特·溫布拉德終身成就獎(2018)獲得者、美國克利夫蘭(lan) 醫學中心教授傑弗裏·庫明斯(Jeffrey Cummings)表示,最新研究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微生物組存在異常,而異常的微生物組將刺激外周炎性細胞的釋放並進入大腦,從(cong) 而促進神經炎症。

  德國波恩大學醫院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老年精神病科教授邁克爾·海尼卡(Michael Heneka)在介紹阿爾茨海默病免疫係統研究的相關(guan) 情況時,也認為(wei) 免疫係統受到微生物組的調控和影響,小膠質細胞受此因素而被激活,與(yu) 星形膠質細胞及神經元產(chan) 生相互作用,從(cong) 而誘發神經炎症。

  “微生物組對於(yu) 阿爾茨海默病的行為(wei) 表現和大腦病理學可能會(hui) 有顯著影響。”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Sangram Sisodia研究團隊進行相關(guan) 的老鼠實驗研究,對於(yu) 腸道菌群同Aβ沉積及神經炎症之間的調節關(guan) 聯得出肯定的結論。

  而此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nei) 科陳生弟教授團隊2019年8月從(cong) 臨(lin) 床角度證實,腸道菌群確實參與(yu) 人類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發病過程。本月初,國際學術期刊《生理學雜誌》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也報道發現腸道中的蛋白質異常或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在2020年AAIC大會(hui) 一場主題為(wei) “基礎研究科學中的新興(xing) 理念”在線圓桌論壇上,哈佛醫學院神經學教授弗朗西斯科·金塔納認為(wei) ,目前的研究證據意味著腸道菌群不僅(jin) 觸發並且調節中樞神經係統的炎症反應。哈佛醫學院神經學教授、麻省總醫院遺傳(chuan) 與(yu) 神經研究中心主任魯道夫·坦茲(zi) 分享了腸道菌群與(yu) 阿爾茨海默病機製研究的最新進展,並介紹GV-971作用於(yu) 腸道菌群、將在國際臨(lin) 床研究中驗證中國臨(lin) 床三期結果。

  據了解,同時也是國際首個(ge) 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GV-971,2019年11月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2020年4月,GV-971國際多中心Ⅲ期臨(lin) 床試驗申請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該項研究預計將在2025年完成。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