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非遺小鎮裏的慢生活
從(cong) 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城區驅車約10分鍾即可來到莫尼山非遺小鎮。與(yu) 城裏的喧囂相比,這裏保持了相對的安靜。
沿小徑,拾級而上,隨處可見放暑假的學子們(men) 作畫、蕩秋千、采摘,玩得不亦樂(le) 乎。
不過,更多的市民們(men) 喜歡這裏的空氣,這裏的安靜以及這裏的文化氣息。他們(men) 認為(wei) ,來這裏停留,是對生命的尊敬。
“80後”青年賈宏偉(wei) 是這裏的主人。7月29日,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生活需要慢下來,生命需要真實的諦聽。”
“慢生活”,是賈宏偉(wei) 乃至他麾下員工們(men) 共有的心聲,或許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久在小鎮裏工作的人說話都會(hui) 輕聲細語,追求一種自然而然。
讓外界頗在意的是,主張“慢生活”的賈宏偉(wei) 在這裏打造的特色建築、藝術氛圍亦顯現出雲(yun) 淡風輕、波瀾不驚的味道與(yu) 感覺。
官方資料顯示,莫尼山非遺小鎮是全國第一個(ge) 以展示非遺為(wei) 主體(ti) 的大型露天博物館。
賈宏偉(wei) 介紹說,莫尼山非遺小鎮將呼和浩特市及周邊的“非遺項目”集中展現,形成以諸多匠人匯集的非遺創作區、非遺展示區及非遺體(ti) 驗區和非遺研學傳(chuan) 習(xi) 基地。2018年12月,該小鎮獲得國家AAA級景區、四星級鄉(xiang) 村(牧區)旅遊接待戶的評定。
讓賈宏偉(wei) 頗為(wei) 自豪的是,莫尼山非遺小鎮內(nei) 的80餘(yu)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以及農(nong) 耕、遊牧場景還原,完整地呈現了北方大地的人們(men) 從(cong) 遊牧到駐牧乃至農(nong) 耕的生活生產(chan) 方式中凝結而成的敬畏自然、體(ti) 用萬(wan) 物的集體(ti) 智慧。
“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過去不到兩(liang) 年的時間中,賈宏偉(wei) 將整個(ge) 非遺小鎮營造成一種既有鄉(xiang) 村文明又有草原文化特色的場所,在他新打造的皮畫博物館中,他經常接受媒體(ti) 采訪,講述自己與(yu) 皮雕皮畫的故事。
這位出生於(yu) 皮藝術世家的“80後”青年,真正開始傳(chuan) 承這一切是在他2003年從(cong) 內(nei) 蒙古藝術學院畢業(ye) 以後,當年他就開了一家文化公司。
讓外界頗感驚訝的是,在過去的17年中,他幾乎每年都能拿到獎項,這些獎項有的是內(nei) 蒙古地區頒發的,有的是全國相關(guan) 文化部門頒發,大部分與(yu) 參加各類比賽有關(guan) 。
讓賈宏偉(wei) 真正意義(yi) 上開始主張慢生活,是在2016年。這一年他有幸成為(wei) 蒙古皮雕畫呼和浩特市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那個(ge) 時候,我身上有了使命,覺得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承藝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賈宏偉(wei) 表示,“在當下的社會(hui) 中,無論從(cong) 事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定力,我作為(wei) 慢生活的提倡者,希望能與(yu) 更多的中外遊客分享這裏的一切。”
“因為(wei) 疫情,今年國外遊客來得少,去年來這裏體(ti) 驗的外賓很多。”賈宏偉(wei) 覺得,這個(ge) 小鎮裏的一切,完全可以采用更好的手段,使之傳(chuan) 播到世界各地。
“慢生活還是必須的,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太忙了。”結束采訪後,賈宏偉(wei) 頗有深意地說,閑暇時來此品茶、讀書(shu) 、聽鳥聲,該是一件多麽(me) 美妙的事情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