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提高社區治理效能

王斌通 馬成 發布時間:2020-07-30 18:22:00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西北政法大學中華法係與(yu) 法治文明研究院研究員 王斌通、馬成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出發,就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並把基層社會(hui) 治理提升到新的高度。2020年7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一個(ge) 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ti) 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不斷夯實基層社會(hui) 治理這個(ge) 根基。提高社區治理效能,關(guan) 鍵是加強黨(dang) 的領導。要推動黨(dang) 組織向基層延伸,把基層的工作做好,這樣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基層社會(hui) 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水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在新時代的曆史方位中,在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背景下,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提高社區治理效能,既是社會(hui) 治理創新的重要目標,也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第一,強化黨(dang) 的領導,突出黨(dang) 建引領作用。黨(dang) 建工作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重中之重。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根本在於(yu) 通過加強黨(dang) 的建設,把黨(dang) 的領導深深根植於(yu) 人民群眾(zhong) 之中,發揮黨(dang) 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智慧與(yu) 合力,使黨(dang) 的執政基礎堅如磐石。目前,我國城鄉(xiang) 社區治理的法治化、規範化、程序化、科學化水平迅速提升,治理模式也出現多樣化發展,“黨(dang) 建+”治理模式在諸多模式中脫穎而出,並在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黨(dang) 風廉政建設等領域以及解決(jue) 基層群眾(zhong) 自生產(chan) 生活困難和問題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少地方等還注意將科技與(yu) 黨(dang) 建相結合,將“智慧黨(dang) 建”融入社會(hui) 治理,使“黨(dang) 建+”治理模式展示出契合時代發展需求、保障人民根本利益、體(ti) 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等特征。如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紅旗社區堅持“黨(dang) 建領航”,將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新媒體(ti) 、新平台、新事物融入到社區黨(dang) 組織的建設和社會(hui) 治理創新中來,通過“紅旗社區一站到底”網絡信息平台,實現了堅守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與(yu) 不斷提升社區黨(dang) 建工作水平、增強社區文明和諧程度相統一。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鞏固基層群眾(zhong) 自治基礎。人民是社會(hui) 基層治理的主體(ti) ,人民的聰明才智是社會(hui) 治理創新的不竭源泉。實現國家治理的強本固基,必須貫徹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不斷改進和發展基層民主,暢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層選舉(ju) 、議事、公開、述職、問責等機製,充分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在城鄉(xiang) 社區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也應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支持、引導人民群眾(zhong) 通過協商議事委員會(hui) 、業(ye) 主委員會(hui) 等具有輔助性、補充性協商治理職能的社會(hui) 組織和具有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特征的社區服務誌願者組織參與(yu) 治理,使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xiang) 社區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浙江省諸暨市在夯實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的同時,形成了涵蓋社會(hui) 服務、文化體(ti) 育、慈善救助、社區維權等領域的城鄉(xiang) 社會(hui) 組織體(ti) 係,湧現出“老楊調解工作室”“孝德文化研究會(hui) ”“一米陽光誌願服務協會(hui) ”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社會(hui) 組織品牌,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yu) 社會(hui) 穩定,最大程度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社會(hui) 治理為(wei) 民謀利、為(wei) 民辦事、為(wei) 民解憂。

  第三,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紅色文化,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治理文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礎上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成為(wei) 時代的最強音。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從(cong) 中汲取治理資源,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智慧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yi) 。中國古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德法並舉(ju) ,共同為(wei) 治”“選賢與(yu) 能,講信修睦”“調處息爭(zheng) , 致力和諧”等治理理念,散發著跨越時空、具有普遍價(jia) 值、體(ti) 現中華民族集體(ti) 智慧的理性光輝;而凝聚在紅色文化中的對平等、正義(yi) 的追求與(yu) 向往,也是今天營造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的社會(hui) 環境的寶貴精神財富。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棗園街道將弘揚延安精神、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與(yu) 社會(hui) 治理創新結合起來,推進“十個(ge) 沒有”平安建設,在社區中組建“張思德調解室”,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說事、執法部門說法、駐村幹部聯戶的“兩(liang) 說一聯”調解工作機製,注重源頭治理,加強風險防控,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為(wei) 發展具有深厚曆史底蘊與(yu) 鮮明時代特色、彰顯人民群眾(zhong) 創造力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治理文化提供了生動案例。

  第四,重視典型經驗示範意義(yi) ,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典型,是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麵旗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之所以獲得群眾(zhong) 擁護、中央認可和推廣,就在於(yu) 其符合中央有關(guan) 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決(jue) 策、人民群眾(zhong) 維護生產(chan) 生活秩序需要以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它不僅(jin) 產(chan) 生和發展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層治理實踐中,而且將黨(dang) 的領導、人民主體(ti) 地位、多元主體(ti) 參與(yu) 、共建共治共享等現代治理元素體(ti) 現的淋漓盡致。與(yu) 此同時,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加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jue) 涉及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充分發揮數字治理、智慧治理的作用,進一步豐(feng) 富了城鄉(xiang) 社區治理實踐。當前,廣東(dong) 省佛山市南海區、浙江省紹興(xing) 市、福建省南平市、山東(dong) 省濟寧市嘉祥縣等在因地製宜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社會(hui) 治理的進程中成果斐然,充分說明注重典型引路、以點帶麵,更有助於(yu) 激發治理活力,提高治理效能,講好新時代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的中國故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