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80歲爺爺和70歲奶奶補拍婚紗照,畫麵不要太甜!

發布時間:2020-08-06 16:27:00來源: 華龍網

  小康生活,一頭連著民族大夢想,一頭係著百姓小日子。如果說脫貧攻堅是一份新時代的試卷,那麽(me) 脫貧戶的微笑就是最美的答案。

  你笑起來真好看丨歲月浪漫

  在重慶深度貧困鄉(xiang) 鎮巫山雙龍鎮,

  中老年人也演繹著他們(men) 的浪漫歲月。

  81歲的羅元品和73歲的老伴潘華秀,

  門前雞鴨成群,院外蔬果飄香,

  土牆屋被刷得白花花的,

  當地組織拍的婚紗照,

  讓樸實的日子裏也有說不盡的浪漫。

  63歲的劉煥財和60歲的劉知香,

  在政府的多方幫助下,

  老兩(liang) 口2016年脫貧,

  兩(liang) 人愛打打鬧鬧,

  小院裏滿是歡聲笑語。

  花竹村的脫貧戶聶章華,

  流轉石榴林種植脆李,

  帶領村裏60多戶貧困戶脫貧增收。

  如果說脫貧攻堅是一份新時代的試卷,

  那麽(me) 他們(men) 的微笑就是最美的答案。

  蜂來了!蜜來了!汪大哥和村民們(men) 過起甜蜜生活

  “(蜜蜂)來啦來啦!”跋山涉水半個(ge) 小時,石柱縣中益鄉(xiang) 光明村的汪從(cong) 興(xing) 掀開蜂桶時笑得合不攏嘴,前段時間陰雨天氣多,他放在各處崖壁上的蜂桶很多都一無所獲,這次再來,本是進行常規清理,結果收獲了意外的驚喜。

  汪從(cong) 興(xing) 養(yang) 蜂已有10多年了,“以前都是泥巴路,從(cong) 這兒(er) 去石柱縣城都要五六個(ge) 小時,哪裏賣得出去!”由於(yu) 以前蜂蜜價(jia) 格不高、銷路不暢、交通不便,蜂蜜基本都是自家吃,汪從(cong) 興(xing) 也從(cong) 來沒有把中蜂養(yang) 殖當做產(chan) 業(ye) 來發展,隻養(yang) 了五六桶。

  2017年,中益鄉(xiang) 將中蜂產(chan) 業(ye) 列為(wei) 重點產(chan) 業(ye) ,推出了一係列幫扶政策,這讓汪從(cong) 興(xing) 看到了養(yang) 蜂的希望。2018年,他嚐試把蜂桶數量增加到10桶,蜂蜜剛取出來,便銷售一空,增收近一萬(wan) 元。“蜂子來了,甜蜜蜜的生活也就來了!”2019年,汪從(cong) 興(xing) 一口氣將蜂群數量增加到了30桶,產(chan) 出蜂蜜200多斤,收入兩(liang) 三萬(wan) 。

  看著如今的汪從(cong) 興(xing) ,壓根兒(er) 想不到幾年前他還是個(ge) 為(wei) 了孩子學費發愁的建卡貧困戶。家裏兩(liang) 個(ge) 孩子讀書(shu) ,母親(qin) 癱瘓在床需要人照顧,妻子隻能外出打工,留在家的汪從(cong) 興(xing) 邊照顧家,邊做些木工的活兒(er) ,“活兒(er) 多的時候錢還夠用一陣,沒活就沒收入了。”為(wei) 了讓像他一樣的村民盡早脫貧,村裏引入中蜂養(yang) 殖作為(wei) 扶貧產(chan) 業(ye) ,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汪從(cong) 興(xing) 也加入到這份“甜蜜”的隊伍裏。

  從(cong) 建卡貧困戶脫貧後,如今的汪從(cong) 興(xing) 還多了一個(ge) 身份——致富帶頭人,他說他還要多養(yang) 一些中蜂,帶動自己身邊的村民也一起養(yang) ,讓更多人實現脫貧致富。未來,他還想申請屬於(yu) 自己的商標品牌,讓好的蜂蜜賣得更遠、口碑更響。

  蹲點筆記

  想獲得最甘甜的蜂蜜,就要去到最高的山崖。從(cong) 山腳的汪大哥家跋山涉水去看蜂蜜的路也讓我明白了那句“先嚐黃蓮苦,後吃蜂蜜甜”,采訪的路隻去了一趟,汪大哥養(yang) 蜂的路卻走了數不清的趟數,看著他看到蜜蜂那一霎那甜滋滋的笑臉,不禁想感歎:幸福生活真的是奮鬥出來的。

  大家都在看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給打幾分?

  畫麵超甜!妻子雨中吃麵,丈夫旁邊背娃打傘(san) .。。

  驚豔!寶藏大爺,又有新作!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