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中國線下演出市場腳踏“30%紅線”迎來複蘇

應妮 發布時間:2020-08-09 17:3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記者 應妮)話劇《情書(shu) 》8月8日、9日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兩(liang) 場,近1000張票幾乎一天內(nei) 售罄;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6月開啟複演,六場演出僅(jin) 半天時間即告售罄;陝西人藝的話劇《白鹿原》6月在南京原定2場的演出,應觀眾(zhong) 強烈要求變成了3場,也是開票即售罄……中國民眾(zhong) 對舞台演出的重啟和高品質劇目的期待由此可見一斑。

  據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不完全統計,自文化和旅遊部6月下旬發布第二版複工指導意見至8月底,全國劇場劇院恢複演出及在安排中的演出場次逾2000場。

  經典作品助力演出複工 抗疫題材將成熱門

  因未受疫情反複的影響,南方演出市場恢複速度明顯更快。以上海為(wei) 例,作為(wei) 全國的演出重鎮,目前上海市124家劇場具備複工條件,上海大劇院、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人民大舞台等近20家劇場已恢複演出。7月至8月,上海將有189個(ge) 演出項目,安排演出超過500場。

  無論是雜技劇《戰上海》,還是經典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話劇《欲望號街車》《推銷員之死》《長恨歌》,再到北京複演各劇場首演的劇目,如國家大劇院製作老舍話劇作品《西望長安》,其歌劇院迎來中央芭蕾舞團的藝術家,保利劇院帶來中國愛樂(le) 樂(le) 團的公益演出,歌劇《盼你歸來》為(wei)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重啟,北京人藝上演《洋麻將》等,各大劇院都希望用經典作品吸引觀眾(zhong) 走進劇場。

  同時,首輪複工複演中的“抗疫”主題也得到全方位展現,包括話劇、戲曲、交響樂(le) 等多種藝術形式。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的音樂(le) 劇《那年那時那座城》取材於(yu) 上海援鄂醫療隊從(cong) 出征到凱旋的真實經曆;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抗疫題材話劇《生死24小時》,以“歌詩達賽琳娜號”國際郵輪的事例改編而成;濟寧藝術劇院創作排演的兒(er) 童劇《等你回家》以孩子為(wei) 視角,記錄了這場疫情帶給普通人的改變和小主人公的心路曆程;廣東(dong) 藝術家和廣東(dong) 援鄂醫療隊員共同創排了《戰“疫”2020》,杭州大劇院上演了越劇現代戲《片兒(er) 川與(yu) 熱幹麵》,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的原創大戲《因為(wei) 有你》正在火熱排練中……預計未來還會(hui) 有一批“催淚”劇目登上舞台,再現2020年全民共同的“戰疫”經曆。

  30%紅線下的挑戰和探索:戶外演出升溫

  作為(wei) 《情書(shu) 》的出品方,央華藝術總監、首席製作人王可然在麵對記者“會(hui) 虧(kui) 本嗎”的提問時,並沒有否認。他認為(wei) ,在這種時候,作為(wei) 北京保利劇院上演的首部話劇,更大意義(yi) 在於(yu) 提振人心,不僅(jin) 是觀眾(zhong) 的心,更是戲劇人的心氣,“我們(men) ,戲劇,還在這裏”。

  事實上,雖然文旅部下發的複工指導意見將劇場演出上座率劃在30%,但是演出不可能隻演30%,工作人員和相應支出都不可能降到30%。九維文化董事長張力剛坦言《白鹿原》能成行南京,不僅(jin) 得力於(yu) 演出方、運營方、場地方等多方麵努力,更重要的是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和當地向好的扶持政策。

  30%紅線下如何保證“不賠本”?人群聚集帶來的安全隱患如何應對?觀眾(zhong) 是否會(hui) 因恐懼人群聚集而選擇不進劇場?這一係列問題都是擺在演出經營者麵前的難題。

  “疫情之下,提振演出行業(ye) 同仁信心,同時緩解公眾(zhong) 對於(yu) 聚集性密閉空間的恐懼,戶外舞台或將成為(wei) 中間的緩衝(chong) 帶。”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曾在疫後複演首台演出的發布會(hui) 上說。

  戶外演出不單純隻是一場演出,院團將“劇場經濟”擴展到戶外,融合多方資源進行再創造。如上海昆劇團在遊輪上演《牡丹亭·遊園驚夢》後,將開始進行周末駐場演出,並推出全新的周末演出品牌,從(cong) 而打造上海浦江遊覽文化新IP,成為(wei) 文旅結合的新典範。

  上海滬劇院把《蘆蕩火種》演出搬到沙家浜,經典唱段“智鬥”在春來茶館響起,吸引不少遊客。

  誠然,作為(wei) 臨(lin) 時自救舉(ju) 措,無論線上還是戶外演出,都是值得提倡的探索。但正如著名導演賴聲川所說——劇場的絕對魅力,在於(yu) 它的現場性;它的浪漫在於(yu) ,它是生命短暫與(yu) 無常的縮影。

  值得慶幸的是,劇場,正在慢慢蘇醒……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