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百年《辭海》更新第七版,留下曆史和時代足跡

顏維琦 韓寒 發布時間:2020-08-14 10:25:00來源: 光明日報

  從(cong) 1915年著名教育家、中華書(shu) 局總經理陸費逵動議編纂,《辭海》已走過105年。從(cong) 1936年初版在上海問世算起,《辭海》也已曆經84載,依然不斷煥發著新的生命力。“對不對,查《辭海》”,已深深植入幾代讀者的閱讀文化生活。

  8月12日,上海書(shu) 展首日,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辭海》(第七版)首發,給了讀者一個(ge) 驚喜——總字數約2350萬(wan) 字,總條目近13萬(wan) 條,圖片18000餘(yu) 幅;新增條目(含義(yi) 項)11000餘(yu) 條,75%以上的條目都有程度不同的修訂或更新。

  《辭海》(第七版)新在哪裏?百年《辭海》如何堅持改革創新,打造傳(chuan) 世精品?記者采訪了多位參與(yu) 《辭海》編纂工作的專(zhuan) 家學者。

  十年一修,一絲(si) 不苟

  《辭海》是我國唯一的一部以字帶詞,集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等主要功能於(yu) 一體(ti) ,以百科知識為(wei) 主的大型綜合性辭書(shu) 。1981年,《辭海》立下“十年一修訂”的規矩,緊貼社會(hui) 發展變遷的需求。這意味著,每隔10年,這部綜合性大辭典都要進行增刪修訂,這在國內(nei) 外辭書(shu) 界都是少有的。

  反複推敲、與(yu) 時俱進,《辭海》由此成為(wei) 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標誌性出版物,被譽為(wei) “曆史和時代的檔案館、大事記和裏程碑”。

  2015年4月,《辭海》(第七版)編纂工作啟動。在此之前,《辭海》編纂處為(wei) 第七版編纂方案、編纂手冊(ce) 所做的案頭準備中,光是對第六版《辭海》所做的學科解剖、專(zhuan) 題解剖的報告就有近百份。如此大規模和係統性的解剖工作,在《辭海》編纂史上是第一次。

  秉承“一絲(si) 不苟、字斟句酌、作風嚴(yan) 謹”的“辭海精神”,《辭海》(第七版)編纂工作,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大辭海》出版暨《辭海》第一版麵世80周年的賀信中“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改革創新、打造傳(chuan) 世精品”的重要指示為(wei) 根本遵循,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關(guan) 心支持下,在主編陳至立的全麵主持下,經過1000餘(yu) 位編纂出版人員5年多來的不懈努力,於(yu) 今年8月正式出版。

  上海辭書(shu) 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敏告訴記者,《辭海》(第七版)首次以工具書(shu) 詞條形式係統收錄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條目,全麵反映了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的一係列重大理論成果、重要發展戰略。同時,在上一版基礎上,對學科設置適當調整,對條目增刪反複論證,在內(nei) 容方麵進行大量修訂和增補,學科架構更趨完善,知識體(ti) 係更趨係統,集中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年的新事物、新成果,特別是近10年來國內(nei) 外形勢的變化和政治、經濟、社會(hui) 、科學、文化等方麵的新發展。

  比如,《辭海》(第七版)新增了交通運輸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新興(xing) 學科,使學科體(ti) 係更趨科學、完備;對經濟學、管理學、法學、航空航天、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等學科的收條進行了係統性增強,其中有些學科新增條目超過80%,使學科內(nei) 部架構更趨合理、協調,能夠及時反映各方麵的新事物、新發展、新趨勢。

  這些新條目,留下時代的腳印

  曆史和時代每走一步,在《辭海》中都留下它們(men) 的腳印。《辭海》不斷吐故納新、修正錯誤,持續介紹新事物和新知識。

  《辭海》(第七版)共收錄單字字頭18100餘(yu) 個(ge) (附繁體(ti) 字和異體(ti) 字4400餘(yu) 個(ge) ),比上一版增加近200個(ge) ;新增條目(含義(yi) 項)11000餘(yu) 條,刪去條目(含義(yi) 項)6000餘(yu) 條,總計近13萬(wan) 條;字數2350萬(wan) 字,比上一版增加近100萬(wan) 字;圖片18000餘(yu) 幅,比上一版增加2000餘(yu) 幅。通過對條目的增刪及釋義(yi) 的修訂,努力實現《辭海》與(yu) 時俱進、更臻完善的修訂編纂目標。

  “反映時代精神,體(ti) 現時代特色,是新版《辭海》最鮮明的特點。”辭海編纂處社科室主任李納介紹,《辭海》(第七版)在各相關(guan) 學科的收詞和釋文中,充分反映近十年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展現中國實踐,表達中國話語。

  如軍(jun) 事學科,新增“軍(jun) 委主席負責製”“軍(jun) 委管總、戰區主戰、軍(jun) 種主建”“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火箭軍(jun)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戰略支援部隊”等,並對原有條目進行了全麵修訂。法學學科,新增“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並將2018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新的重要精神寫(xie) 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條目釋文中。

  中國地理學科中,新增“雄安新區”“永暑礁”“黃岩島”“赤尾嶼”等。天文學科則增收了中國2016年落成啟用的目前世界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空間科學中,“嫦娥係列月球探測器”條目補充了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實現人類登陸月球背麵的內(nei) 容。建築學科增收了2017年開通的港珠澳大橋等。科學技術和哲學社會(hui) 科學諸學科也都有大量的新增條目。如5G、引力波、物聯網、大數據、量子通信、地外文明、生物突變論、網絡出版、自媒體(ti) 、新聞客戶端等。

  在《辭海》(第六版)基礎上,此次修訂還對原有釋義(yi) 再次進行全麵審核,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和學術研究的進展,進行了大量的內(nei) 容更新和釋義(yi) 調整。比如“上弦”條原表述為(wei) “地球上可看見月球右邊的半圓的月相”。對於(yu) 北半球的觀測者是如此,而南半球的觀測者則相反,此次修改為(wei) “地球上可見月球朝西的半個(ge) 圓麵”。同時,刪除了部分過專(zhuan) 過細、見詞明義(yi) 、重複陳舊或查檢率較低等條目。

  應讀者需求而變,網絡版即將上線

  “十年磨一劍”。精益求精的編纂工作,讓《辭海》(第七版)學科架構更為(wei) 完善,麵貌煥然一新。比如,經濟學方麵,增加“區域經濟學”和“勞動經濟學”分科,強化了金融學、財稅、統計等分科的內(nei) 容,新增“對衝(chong) 基金”“第三方支付”“跨境電子商務”“眾(zhong) 籌”“比特幣”等條目。

  在人文學科的架構和內(nei) 容完善方麵,此次修訂也有新進展。比如,外國文學的東(dong) 歐文學部分條目增加幅度約40%。係統增加“海外中國學家”條目,進一步豐(feng) 富了《辭海》相關(guan) 內(nei) 容。中國曆史地理學科吸收近年來出土文獻研究成果,增加了“洞庭”“江胡”“即墨”“河外”等秦郡的條目(義(yi) 項)。

  與(yu) 紙質版同步,由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辭書(shu) 出版社開發建設的《辭海》(第七版)網絡版即將上線試運行。記者在上海書(shu) 展現場試用發現,網絡版包含詞條、圖片、視頻,輸入要查詢的條目,就能顯示《辭海》中收錄的所有內(nei) 容,通過探索建立詞條關(guan) 聯,構建知識導圖,方便用戶進行內(nei) 容拓展和知識發現。網絡版可以在電腦網頁、手機應用和微信公眾(zhong) 號中使用,堪稱隨身攜帶的《辭海》。

  查詢時,除了筆畫、部首、結構、釋義(yi) 等,還能通過“朗讀”聽到讀音,點擊“筆順”自動顯示筆順。“漢字源流”部分包含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字形,展示漢字的早期形態和演變軌跡。點擊“書(shu) 法”,還能欣賞曆代2000餘(yu) 位名家的書(shu) 法16萬(wan) 餘(yu) 幅,既展現了漢字的多種書(shu) 體(ti) 字形,也帶給用戶較高的書(shu) 法藝術享受。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辭海》(第七版)網絡版還增加了大量圖片、音頻、視頻內(nei) 容,製作了數量較多的3D動態模型,直觀展示遠古生物、曆史建築和部分天體(ti) 等形態,呈現出更加多維立體(ti) 的百科內(nei) 容。讀者可通過掃描《辭海》(第七版)上的二維碼登錄體(ti) 驗,購買(mai) 紙質版將贈送5年的網絡版使用權。

  隨時代步伐前行,應用戶需求而變,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傳(chuan) 世精品,百年《辭海》的腳步不停歇。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