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疫情下的留學教育將走向何方

邱晨輝 發布時間:2020-08-17 09:0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行業(ye) 尤其是留學教育帶來巨大衝(chong) 擊,人們(men) 再次審視和思考留學教育問題。當前我國在海外有不少留學生,還有許多學子準備踏上留學之路,未來留學將會(hui) 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前不久舉(ju) 行的全球名校長論壇上,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和一線留學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討論。

  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認為(wei) ,受疫情和中美關(guan) 係影響,出國留學出現了一係列問題,但出國留學大趨勢不會(hui) 有太大變化。

  他的這一判斷基於(yu) 三方麵的認識:第一,學生有需求;第二,學校有需求;第三,歐美一些世界一流大學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和辦學自主權。

  “國外的一些大學,也有招收中國學生的需求。海外大學中,中國學生的比例非常高。對一些大學來說,招收中國學生為(wei) 學校運行經費和優(you) 質生源提供了保障,對整個(ge) 教育體(ti) 係起著支撐作用。”俞立中說。

  在他看來,歐美一些國家,特別是世界一流大學,他們(men) 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和辦學自主權。在今天這個(ge) 時代,大學所提倡的走國際化道路的理念,就是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一起學習(xi) ,相互交流。所以在任何政治壓力下,這些大學的領導人也會(hui) 表達自己的觀點,來維護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和大學的理想。

  全球化智庫創始人兼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王輝耀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說,歐美發達國家長期把國際學校作為(wei) 國家外交的政策,同時也是為(wei) 了發展經濟和吸引人才,培養(yang) 全球人才來為(wei) 他們(men) 國家發展所服務。國際化已經成為(wei) 教育發展的一種全球性趨勢,我國應借鑒其他國家發展經驗,加強全球化教育研究,開辦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學校,進一步推進教育國際化發展。

  至於(yu) 那些準備留學的學生,邁阿密大學(牛津)教育學教授黃全愈提醒,申請留學,千萬(wan) 不能掉進“考”的坑裏。去留學,一定要實現“考生”到“學生”的轉變。

  他說,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留學不僅(jin) 是學科學知識,還需要培養(yang) 科學三要素:科學的目的——去發現各種規律,科學的精神——質疑、獨立、唯一,科學的方法——邏輯化、定量化、實證化。畢業(ye) 也僅(jin) 僅(jin) 是人生的“加油站”,把戰略眼光投到畢業(ye) 後的職場競爭(zheng) 、社會(hui) 實踐、自我實現,才是真正的終點思維。

  劍橋美國高中聯盟創始人克裏斯汀·林也認為(wei) ,當下社會(hui) 環境多變,盡管有很多因素我們(men) 無法掌控,但我們(men) 能掌控自己。在特殊的環境之下,留學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軟實力,比如,情商、社交技能、壓力管理、目標管理、文化意識等,了解自我意識,保持對世界的好奇。

  俞立中在論壇演講的最後,專(zhuan) 門強調一個(ge) 觀點:國際化教育不等同於(yu) 歐美教育,這兩(liang) 者之間不能畫等號。在他看來,歐美是現代教育製度的發源地。實際上,歐美學校也在當前全球知識信息化時代進行探索和變革,很值得學習(xi) 。比如斯坦福大學,他們(men) 已經提出學生終身學習(xi) 理念,學生可以在任何時段回到母校學習(xi) ,也可以隨時停止在校學習(xi) 去探索創業(ye) 等。

  他說,國際化教育包括了很多理念、內(nei) 容和方法,匯集了各國教育的精華,讓孩子打開視野,看到一個(ge) 更大的世界,去認同多元文化,更多關(guan) 注全球問題,重視複雜問題的解決(jue) ,重視實踐,重視批判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ang) ,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ang) ,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重視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力的培養(yang) 。“我想這些很好地概括了國際化教育,也真正體(ti) 現了出國留學的價(jia) 值。”俞立中說。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