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解讀免試認定教師資格:師範生不用重回“起跑線”

陳鵬 發布時間:2020-08-21 14:11:00來源: 光明日報

  免試認定教師資格:師範生不用重回“起跑線”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推進師範畢業(ye) 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改革,由院校考核教學能力。允許教育類碩士及以上學曆畢業(ye) 生、公費師範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開展教師教育院校辦學質量審核,審核通過院校的師範畢業(ye) 生可免試認定教師資格,便利師範畢業(ye) 生就業(ye) ,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為(wei) 促進更多師範畢業(ye) 生就業(ye) ,在已出台的“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基礎上,對一定範圍內(nei) 的師範生免試認定教師資格,會(hui) 對教師準入帶來哪些影響?當認定權交給院校,院校該如何考核學生的教學能力,又怎麽(me) 避免院校“放水”?

  製度化承認:師範生非師範生為(wei) 何“區別對待”

  拿到教師資格證是從(cong) 事教職的最基本門檻。

  2000年起,教師資格製度全麵實施。2011年,教師資格國家統一考試製度試點啟動,所有申請教師資格的人員,包括師範類學生,均需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有統計顯示,2019年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的人數達900萬(wan) ,已經接近高考報考人數。教師資格考試成為(wei) 最熱的資格考試之一。

  “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認證解決(jue) 了各地認證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方便教師的全國流動,但也存在條款過多、管理過死的情況。”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羅祖兵坦言,受疫情影響,今年教師資格認證考試延遲,應屆畢業(ye) 生無法按原計劃應聘教師崗位。

  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考生群體(ti) 中,有很大一部分師範類畢業(ye) 生。他們(men) 即便接受了多年專(zhuan) 業(ye) 教師教育,順利獲得畢業(ye) 證書(shu) ,但是想獲得從(cong) 教資格,仍然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如果教師教育辦得再好,畢業(ye) 生也要參加資格考試。長此以往,會(hui) 影響教師教育院校的辦學積極性以及優(you) 秀學生選擇師範專(zhuan) 業(ye) 。”羅祖兵說。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王運來坦言,教師資格考試難度,不會(hui) 比專(zhuan) 業(ye) 師範院校的教育學、心理學等必修課的畢業(ye) 要求高。硬性要求師範類畢業(ye) 生重回“起跑線”,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沒有必要。

  “教師教育院校擁有專(zhuan) 業(ye) 的教師隊伍、完整的課程體(ti) 係、嚴(yan) 格的評價(jia) 過程,免試認定是對教育碩士等學生所接受的專(zhuan) 業(ye) 能力訓練的製度化承認。”東(dong) 北師範大學教授秦玉友表示。

  多元綜合認證:會(hui) 不會(hui) 降低教師資格認證質量

  各地教師招聘時,總能看到師範生和非師範生同台競技。此次改革,並不意味著教師資格證考試退出曆史舞台。非師範生想要從(cong) 教,依然要參加這個(ge) 考試。

  羅祖兵介紹,這些年,教師資格經曆了“各地自主認證”到“國家統一認證”的過渡,現在進入了“多元綜合認證”階段,即各院校自主認證和國家統一認證並存,“這有利於(yu) 增加教師資格認證的專(zhuan) 業(ye) 性和靈活性”。

  事實上,多元綜合認證的布局此前已經展開。

  2017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zhuan) 業(ye) 認證實施辦法(暫行)》,決(jue) 定開展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zhuan) 業(ye) 認證工作,提出通過第二級認證專(zhuan) 業(ye) 的師範畢業(ye) 生,可由高校自行組織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麵試工作。通過第三級認證專(zhuan) 業(ye) 的師範畢業(ye) 生,可由高校自行組織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和麵試工作。

  “不是所有教師教育院校的畢業(ye) 生都可免試認定教師資格,隻有辦學質量通過審核的院校才有認證資格,這無疑要求教師教育院校必須重視辦學質量,充分發揮師範院校在教師資格認證中的學術引領作用。”羅祖兵認為(wei) 。

  對於(yu) 教師教育院校來說,此舉(ju) 一方麵擴大自主權,另一方麵也將倒逼人才培養(yang) 質量提升。

  “推行免試認證,實質上是把師範院校和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機構既看成培養(yang) 機構也看成認證機構,推動培養(yang) 與(yu) 認證一體(ti) 化,這會(hui) 從(cong) 源頭上推動教師教育改革,提高教師資格認證質量。”秦玉友說。

  考核教育教學能力:如何保證院校不“放水”

  對於(yu) 部分師範生來說,教師資格認定將不再隻有全國統一考試一座獨木橋。作為(wei) 認證主體(ti) ,院校該怎麽(me) 考核學生教育教學能力,又怎麽(me) 保證不“放水”?

  “可以把教學能力作為(wei) 一門課程進行考核,甚至每個(ge) 學期都安排這類課程,畢業(ye) 前組織試講等能力測試。”王運來認為(wei) ,“自主考核將留給院校足夠時間進行過程評價(jia) 。”

  不同院校公費師範生和教育類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素質水平會(hui) 有不同,如何保證質量底線與(yu) 素質底線,需要提前謀劃。

  秦玉友說:“必要時可以給所有培養(yang) 機構定標準,通過不同級認證的專(zhuan) 業(ye) 具有不同的教師資格認證權利;可以給不同層次培養(yang) 機構定比例,為(wei) 不同水平的教師教育機構設定不同的教師資格認證通過比例。”

  在考核考生教學能力之外,秦玉友建議,加強師德與(yu) 心理素質考察,要對學生日常行為(wei) 表現作出客觀評價(jia) ,對心理健康作出科學的負責任的評價(jia) 。“教師資格認證機構應該承擔信譽責任,建立倒查機製。如果某位教師出現問題,教師教育機構應該承擔責任”。

  “實行多元綜合認證後,院校就有了認證的權責,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認證機構的資質也應該動態調整,每隔幾年重新審核。如果,某教師教育院校在認證中出現了違規和造假的情況,則應降低其信譽等級。”羅祖兵建議,要把教師資格認證當作國家級考試來看待,建立認證的工作程序,配備專(zhuan) 職人員,進行交叉認定,建立強有力的監督管理機製。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