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模擬駕駛……“天問一號”離不開這些讓人豎大拇指的設計
VR模擬駕駛、會(hui) “思考”的火星車……“天問一號”離不開這些讓人豎大拇指的設計!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yu) 航天工程中心消息,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飛行距離已經超過800萬(wan) 公裏,也成功進行了一次軌道修正,但對於(yu) 研製團隊來說,難點和關(guan) 鍵環節還在後麵,對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專(zhuan) 家介紹,目前的飛行都屬於(yu) 平穩的常規動作,控製上相對容易。而後續深空機動、近火製動等涉及到軌道控製的操作,才是真正要麵對的難關(guan)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探測器係統副總設計師 賈陽: 最關(guan) 鍵的環節應該就是到火星附近之後的刹車,因為(wei) 這個(ge) 機會(hui) 就隻有一回。如果要是這個(ge) 過程中有些閃失的話,我們(men) 實際上後邊沒有回旋的空間。
此前美國、蘇聯等國都在這一步失敗過,沒能進入到火星軌道,足以體(ti) 現這次刹車的重要性。
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後,就進入相對平穩的環繞飛行階段。這個(ge) 階段大約要持續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時間,在進行環繞探測的同時,根據探測到的信息判斷是否具備著陸條件。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火星探測器總體(ti) 主任設計師 王闖:在環火的過程中,我們(men) 會(hui) 用環繞器的高分辨率相機對著陸區進行拍照,確認一下著陸區是不是和我們(men) 預期的一致。
選擇好著陸點、確定了著陸時間就進入到下一個(ge) 關(guan) 口。火星著陸的過程經常有“恐怖七分鍾”之說,受到通信限製,整個(ge) 著陸過程隻能靠探測器自己進行判斷和執行,地麵來不及做任何處置。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探測器係統副總設計師 賈陽:我們(men) 可能沒準要長一點,也許要9分鍾。然後接下來(火星)車從(cong) 平台上駛下來,整個(ge) 過程還是挺熬人的。可能需要一周多的一個(ge) 時間才能從(cong) 那個(ge) 平台上走到火星表麵上來。
隻有火星車成功行駛在火星表麵,並傳(chuan) 回了探測數據,才意味著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成功。此前隻有美國的探測器成功實現了著陸和巡視探測,因此此次天問一號任務還任重而道遠。
在火星探測器的研製過程中,團隊也引進了很多全新的研製手段。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就有這樣一套虛擬現實的演示係統。不僅(jin) 能夠還原出火星車的三維設計,還能夠模擬火星車在火星表麵的行駛狀態。
這個(ge) 虛擬現實的環境是由四麵具有3D效果的大屏幕組合而成,研製人員戴上3D眼鏡站在中間,就可以有一個(ge) 沉浸式的體(ti) 驗。
眼前的場景是火星車的三維設計仿真結果,研製人員不僅(jin) 能夠看到火星車內(nei) 部的設計狀態和部件分布,還可以提前模擬裝配過程,減少後期實際裝配時的風險。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信息中心副主任 趙伶豐(feng) :包括到時候工人裝配起來是不是方便,是不是可以夠著都能進行模擬仿真。他(演示人員)戴的叫主眼鏡,它裏麵有一個(ge) 傳(chuan) 感器可以判別使用者的方位。比如說他蹲下的時候,就自動就能看到下麵的零部件了。
此外,研製團隊還在這套係統中模擬出了火星車在火星表麵的工作狀態。不僅(jin) 可以模擬天線展開、太陽翼展開,爬坡、轉向等操作,還可以在未來火星車著陸在火星表麵後,結合真實的遙測數據,對火星車實時的狀態進行可視化的展示。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信息中心副主任 趙伶豐(feng) :主要是火星車它自己的姿態的情況,包括它的位移、角度,包括它可能將來還有一些上、下行的信息,信號的一些速率,還有溫度等。我們(men) 可以結合實際遙測的數據來更新我們(men) 這個(ge) 模型。
類似這樣的地麵模擬係統不僅(jin) 應用在火星探測任務中,在北鬥、空間站以及後續嫦娥五號等重要的航天任務中都已經有所應用,提高了研製效率,也降低了研製的成本。
在虛擬現實還原出的火星表麵上,我們(men) 也看到了我國首輛火星車的大致形象。在設計師賈陽眼中,它就像一隻行走火星的“藍色蝴蝶”。那麽(me) ,這個(ge) “藍色蝴蝶”究竟有什麽(me) 特點?研製團隊對它有怎樣的期待呢?
賈陽,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總設計師。五年前,他在完成了玉兔號月球車的研製任務後,就開始了火星車的研究。有了玉兔號的研製經驗,賈陽在這輛火星車上,也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探測器係統副總設計師 賈陽:在設計火星車的時候,我們(men) 是希望設計一個(ge) 能力強又漂亮的火星車。最後我們(men) 聚焦到現在的方案的時候,應該說至少我自己第一反應就是我們(men) 得到了一隻藍色的閃蝶。
不僅(jin) 外形特殊漂亮,這輛火星車在性能上也有很多以前玉兔號月球車不具備的能力,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自主性的提高。月球車在行駛時,更多的是執行工作人員下發的指令,很少需要自己動腦規劃路線。而現在,由於(yu) 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也要5500萬(wan) 公裏,最遠甚至達到4億(yi) 公裏,將會(hui) 給火星車和地麵間的通信帶來巨大的挑戰。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探測器係統副總設計師 賈陽:基本上可以打一個(ge) 比方,就是咱倆(lia) 24小時說兩(liang) 次話,一次是你告訴我你的情況,然後一次是以我這邊為(wei) 主,告訴未來24小時你要做什麽(me) 工作。火星車的自主能力,相對於(yu) 月球車來說的話,應該說是一個(ge) 比較巨大的(提升)。
此外,針對火星表麵的未知環境,研製團隊對火星車的越障能力也做了提升,它還可以橫著進行“蟹形”移動。 如今,這隻藍色的蝴蝶正在飛向它最終的考場,屬於(yu) 賈陽和研製團隊的考驗也才剛剛開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高級工程師 權爽: 我們(men) 一共(研製)六年,兩(liang) 千多天,無數的航天人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希望它一路順風,能夠安全到達。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火星探測器著陸巡視器供配電分係統主任設計師 陳燕:萬(wan) 裏長征開啟了第一步吧,我相信我們(men) 整個(ge) 火星探測任務會(hui) 一步比一步更精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