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堤在 向險衝鋒
人在堤在 向險衝(chong) 鋒
今年夏天,麵對肆虐的洪水,東(dong) 部戰區空軍(jun) 地導某營迅即抽調50名官兵組成抗洪任務突擊分隊,在南昌市新建區固守堤壩25個(ge) 晝夜,先後15次緊急執行急難險重任務,全力排除20餘(yu) 處險情,以“洪水襲來我作堤”的無畏擔當,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這本就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在1998年抗洪中,該營所在單位被原四總部評為(wei) “抗洪搶險先進單位”,榮立集體(ti) 二等功。
官兵們(men) 的抗洪搶險事跡感動了一位青年。8月5日,得知該營完成抗洪任務回撤的消息,新建區高考生塗傑本想趕去送行,但部隊已經撤離。在某小學黑板上,官兵們(men) 發自肺腑的留言寄語,讓填了多個(ge) 軍(jun) 校誌願的塗傑熱血沸騰。他通過視頻告訴該營官兵:“我要成為(wei) 一名解放軍(jun) 戰士,保家衛國!”
黨(dang) 員帶頭 堅守一線
入夏以來,受贛江流域持續降水及鄱陽湖洪水倒灌等影響,贛江北支南昌段水位暴漲。7月11日11時許,大雨初停,南昌市新建區廿四聯圩大堤上溫度高達40攝氏度,悶熱異常。該營執行任務官兵兵分兩(liang) 路,教導員曾友平帶著黨(dang) 員骨幹下河堤,在臨(lin) 水側(ce) 鋪設防浪布,某連指導員蔣旭輝帶領其他官兵在聯圩邊挖溝渠。官兵們(men) 與(yu) 時間賽跑,個(ge) 個(ge) 汗流浹背,趕在洪峰到來前完成防禦加固任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星圩段出現泡泉!”距離險情最近的蔣旭輝帶著官兵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洪水裹挾著泥沙從(cong) 幾個(ge) 泡泉點噴湧而出,那麽(me) 大的洪水,不少官兵都未曾見過。”蔣旭輝說。
“我水性好,我先下!”剛入黨(dang) 不久的中士單良當即請戰。一個(ge) 、兩(liang) 個(ge) 、三個(ge) ……黨(dang) 員骨幹們(men) 緊隨其後躍入水中,迅速在一個(ge) 泡泉附近築起一道人牆。運送沙袋的官兵們(men) ,扛著50餘(yu) 斤重的鵝卵石編織袋,來回奔跑在200多米長的泥濘水田裏。經過6個(ge) 小時鏖戰,官兵們(men) 成功堵住4處泡泉。
7月14日5時,天剛放亮。接到南昌市聯圩鎮前洲村蘆洲渡口突發跌窩險情後,官兵們(men) 火速趕赴一線。
蘆洲渡口大壩一側(ce) 出現一條長約10米、寬3米的坍塌帶,堤上的水泥路下方被洪水掏空,洪水裹著泥漿急速湧出,大堤下方出現跌窩,若不及時翻填封堵,極易發展成決(jue) 口。
確定方案後,蔣旭輝第一個(ge) 跳下齊腰深的泥水坑,幾名黨(dang) 員緊隨其後跳入。泥漿和洪水攪作一團,淤泥直接淹沒膝蓋,官兵們(men) 每挪動一步都異常艱難。他們(men) 拚盡全力,將一個(ge) 個(ge) 沙袋壘成封堵洪水的牆。
“在抗洪搶險戰場上,黨(dang) 員就是衝(chong) 鋒的旗幟。有他們(men) 在,我們(men) 就有底氣!”列兵陳飛翔在日記中寫(xie) 道:“當時大家體(ti) 力快速消耗,已經筋疲力盡,但一想到身後的8萬(wan) 多群眾(zhong) 和18萬(wan) 畝(mu) 良田,身上仿佛就有用不完的勁兒(er) !”
危險麵前衝(chong) 得上,關(guan) 鍵時刻顯黨(dang) 性。該營先後有8名戰士在堤壩上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連續作戰 處置險情
“00後”列兵塗超,因為(wei) 長時間浸泡在洪水中,他的腿上起了濕疹,醫生囑咐他千萬(wan) 不能再下水了,但他仍然堅守一線。“再多搬一袋,再跑快一點,絕不能被當作是個(ge) 病號!”塗超說,險情麵前,守大堤就是守陣地,一名戰士怎能輕易下火線。
連續作戰,人在堤在。該營抗洪搶險官兵平均年齡隻有25歲,雙腳被洪水泡得發白變形,胳膊脖子被曬得黝黑爆皮,但他們(men) 肩負重托,越戰越勇。
列兵陳毅偉(wei) 今年剛滿18歲,是該營年齡最小的抗洪搶險戰士。7月14日,連續奮戰6個(ge) 小時排除跌窩險情後,陳毅偉(wei) 隨即申請轉戰封堵泡泉任務,直到22時任務結束。這一天,他在堤壩上連續高強度奮戰14個(ge) 小時。
“在我們(men) 營,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返回臨(lin) 時駐紮營區休息的路上,陳毅偉(wei) 很興(xing) 奮。他年齡雖小,骨子裏卻有無限潛能。其實,在上堤抗洪的第一天,陳毅偉(wei) 就跟著班長躍入齊腰深的洪水中,同戰友們(men) 用身體(ti) 築起一道人牆,連續7個(ge) 小時處置險情。
7月的廿四聯圩大堤,烈日炎炎,該營官兵挖掘導滲溝1200多條,裝運沙袋5萬(wan) 多個(ge) ,一次次成功戰勝洪水。
洪水不退 官兵不退
7月20日,大雨滂沱。南昌市新建區廿四聯圩聯莊村段堤壩受雨浪衝(chong) 刷嚴(yan) 重,隨時可能發生塌方,附近5萬(wan) 多名群眾(zhong) 、10萬(wan) 多畝(mu) 良田麵臨(lin) 嚴(yan) 重威脅。
這場暴雨從(cong) 19日晚上開始,持續了十幾個(ge) 小時。鋪設堤壩防浪布,能有效防止塌方險情出現,但鋪設任務隻能靠人工下水完成,加上天氣惡劣、洪水較深,危險係數極大。
“雨太大了,再等等吧!”狂風暴雨之中,帶路的向導和周邊群眾(zhong) 一再建議準備下水鋪防浪布的官兵。
“突擊隊員,跟我下水!”得到指揮員的允許後,三級軍(jun) 士長徐康樂(le) 帶領大家迅速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紛紛跳入洪水中。雨急風大,堤陡路滑,洪濤卷起的濁浪令人生畏,但不能阻擋抗洪官兵的戰鬥步伐。
“沙袋固定在防浪布底端,埋入水中壓實……”徐康樂(le) 一邊提醒戰友,一邊衝(chong) 在隊伍最前麵,蕩起的汙泥濺滿全身。
在水下放置石袋固定防浪布的過程中,下士王安憶突然感到掌心一陣刺痛。等他抽回右手,隻見鮮血從(cong) 傷(shang) 口中流出。他咬咬牙沒吱聲,繼續戰鬥。
堤上,裝填運輸組源源不斷將石袋拋給洪水中的戰友。列兵張佳寧、熊樂(le) 翀每次肩扛兩(liang) 個(ge) 石袋,在60米長的大堤上往返奔跑。官兵們(men) 通力協作、連續奮戰,僅(jin) 用4個(ge) 小時就完成了200多米的防浪布鋪設。
“解放軍(jun) 來了就能頂得住,有部隊在我們(men) 就安全了!”當地群眾(zhong) 稱讚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