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大山的彝族軍人布哈:駐村三年回家三十天
【脫貧故事】“走回”大山的彝族軍(jun) 人布哈:駐村三年回家三十天
【解說】從(cong) 四川涼山州州府西昌出發,驅車兩(liang) 個(ge) 小時即到達梭梭拉打村。這個(ge) 地處大涼山腹地的村莊,過去全村522戶中有151戶是貧困戶,“土牆草頂壘空房,三塊石頭圍火塘”,也成了當地流傳(chuan) 的俗語。
在這樣一個(ge) 貧困的山村,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某大隊政治教導員布哈卻紮下了根。2017年 11月,布哈主動請纓擔任梭梭拉打村駐村扶貧幹部,一幹就是3年。過程中,他遍訪全村522戶家庭,區分各類致貧原因,為(wei) 貧困戶“量身定製”幫扶措施。
【同期】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某大隊政治教導員、梭梭拉打村駐村扶貧幹部 布哈
深入這個(ge) 村走村入戶,把這個(ge) 村的情況摸清楚,包括他這個(ge) 致貧的原因,包括個(ge) 性的、共性的以及它的發展潛力挖掘清楚。挖掘出來過後,我們(men) 才因地製宜,這樣的話,我們(men) 可以精準到人、到戶。我們(men) 令行禁止、雷厲風行這種作風的話應該還是有點優(you) 勢,說幹就幹,而且要幹那必須幹到最好。
【解說】布哈出生在涼山州甘洛縣的一個(ge) 彝族人家,12歲時母親(qin) 病故讓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添負擔。後來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幫助下,他完成學業(ye) 並以縣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成都理工大學。
布哈說自己是帶著感恩的心回到了大涼山。而彝族人的身份和大學所學的專(zhuan) 業(ye) ,也為(wei) 布哈在當地的扶貧工作帶來便利。
【同期】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某大隊政治教導員、梭梭拉打村駐村扶貧幹部 布哈
(我是)彝族語言與(yu) 文化方麵的碩士研究生,所以我對這邊的語言和習(xi) 俗還是比較了解。所以有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我可以敞開地跟他們(men) 講。這是我作為(wei) 一個(ge) 彝族的身份參與(yu) 彝區脫貧攻堅戰的一個(ge) 好處吧。特別像我這樣穿了一身軍(jun) 裝,深入老百姓中,如果說這個(ge) 時候做不好,那就影響的不是我個(ge) 人的形象,因為(wei) 我代表的是軍(jun) 人,所以我們(men) 做起工作應該來講是會(hui) 竭盡全力。
【解說】如今,梭梭拉打村修通了公路、修好了水渠,建起了電子商務站、蔬菜大棚,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34%實現了歸零,151戶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
而在這樣的成績背後,作為(wei) 駐村扶貧幹部的布哈,在過去三年裏回家的時間不到三十天。
【同期】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某大隊政治教導員、梭梭拉打村駐村扶貧幹部 布哈
家人肯定需要我,但是我本身作為(wei) 一個(ge) 軍(jun) 人,就照顧不了我的家庭。現在有了這個(ge) 脫貧攻堅(任務)以後,而且是兩(liang) 頭兼顧以後,就完全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照顧我的家人。家人的話我以前都是通過視頻聊天(聯係),現在在村上和部隊裏麵的事情忙完過後,到晚上基本上沒有說話的欲望,所以跟家人的話現在基本上就(聯係很少),還好我的家人比較支持,確實是沒有辦法照顧到我的家人。
【解說】傍晚時分,布哈走訪完了當天的最後一戶家庭。說到他駐村三年來的變化,這戶主人說布哈被曬得越來越黑,越來越像這個(ge) 村裏的人。聽到這樣的形容,這位彝族漢子黝黑的臉上露出燦爛笑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