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信用卡為何降額

錢箐旎 發布時間:2020-08-30 08:10:00來源: 經濟日報

  信用卡為(wei) 何降額

  近期,多家銀行發出警示:如果個(ge) 人信用卡資金有被用於(yu) 買(mai) 房、炒股,將被降額、凍結、鎖卡等。與(yu) 此同時,一些網友也在社交平台上曬出了自己被降額、鎖卡等圖片——信用卡被降額?別急!經濟日報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近期,部分信用卡用戶出現被降額、鎖卡等情況。對此,一些人表達了心中的“焦慮”:一是不明白銀行為(wei) 何此時收緊信用卡政策;二是擔心類似情況會(hui) 不會(hui) 哪天降臨(lin) 到自己頭上。究竟應該如何解讀,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行業(ye) 人士。

  降額意在防控風險

  “對信用卡降額,是銀行主動開展風險防控的考慮。”國家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信用卡不良壓力有所增加。此外,隨著銀行征信數據範圍擴大,銀行對客戶的真實借款與(yu) 信用狀況也能做出更全麵評估。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主動降額是銀行實施風險防控的一種手段。

  不僅(jin) 如此,分析多家銀行發布的公告可以發現,主動降額還是為(wei) 了避免信用卡資金流到其他領域。如8月11日,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對信用卡資金用途作出明確,即個(ge) 人信用卡僅(jin) 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費使用,信用卡資金不能用於(yu) 生產(chan) 經營、固定資產(chan) 投資、股權投資、套現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投資、理財、股票、其他權益性投資及禁止性領域等。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與(yu)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近期也分別發出公告,提示個(ge) 人信用卡透支應當用於(yu) 消費領域,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現、欺詐、惡意刷單等違法或虛假消費套取銀行信貸資金、積分、權益、獎品或增值服務等。

  “個(ge) 人信用卡是用於(yu) 滿足個(ge) 人日常消費使用。銀行控製信用卡透支額度的一個(ge) 重要方式是控製資金用途。個(ge) 人信用卡用於(yu) 買(mai) 房、炒股,或者用於(yu) 生產(chan) 經營,已經不屬於(yu) 日常消費,資金用途的改變直接加大了相關(guan) 風險,因而,銀行需要對違規使用個(ge) 人信用卡客戶實施控製。”中國郵政儲(chu) 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

  事實上,推動銀行加強信用卡風險防控的因素除了自覺,還源於(yu)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銀行信用卡業(ye) 務的持續高壓。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下半年以來,銀保監會(hui) 及派出機構共公布處罰信息公開表16個(ge) ,涉及銀行機構6家。

  5月份,銀保監會(hui) 下發的《關(guan) 於(yu) 開展銀行業(ye) 保險業(ye) 市場亂(luan) 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也提出,在信用卡業(ye) 務方麵,亂(luan) 象整治“回頭看”工作要點包括:未按監管要求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人群的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ge) 人信貸作合理調整;信用卡業(ye) 務虛增客戶償(chang) 債(zhai) 能力或違反“剛性扣減”規定,突破總授信額度上限管控;預借現金業(ye) 務額度設置過高,不符合審慎管理要求,資金用途管控不力,違規流向非消費領域;分期業(ye) 務收費不透明、質價(jia) 不符,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

  規範不當用卡行為(wei)

  對於(yu) 信用卡持卡人來說,引發關(guan) 注的是,銀行這樣主動控製信用卡風險的舉(ju) 措,是否會(hui) 影響到自己?事實上,業(ye) 內(nei) 人士均對此表示,銀行機構對持卡人消費行為(wei) 的規範,隻是針對有不當用卡行為(wei) 的持卡人,並非針對所有持卡人。

  其實,6月29日,銀保監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就發出關(guan) 於(yu) 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其中指出,近年來,信用卡業(ye) 務發展較快,已成為(wei) 銀行零售業(ye) 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居民消費、方便居民生活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使用信用卡過程中的問題也日益突顯。根據信用卡業(ye) 務的一些投訴熱點和消費誤區,銀保監會(hui) 發布2020年第四號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

  不過,如果持卡人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被降額,該怎麽(me) 辦呢?婁飛鵬表示,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正常渠道向發卡行了解具體(ti) 情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如果是本人違規使用信用卡導致降額,要及時停止違規行為(wei) ,造成不良影響的要及時配合銀行解決(jue) 問題。信用卡違規使用,輕則導致個(ge) 人信用卡降額、止付、凍結、鎖卡,影響個(ge) 人征信記錄,重則可能會(hui) 導致違法犯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惡意透支行為(wei) 有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曾剛表示,從(cong) 個(ge) 人角度來講,個(ge) 人使用信用卡應該有合理規劃。“並不是錢借得越多越好,銀行授信額度越大越好。因為(wei) ,金融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便利消費,促進當期消費,提高生活質量;如果過度消費,則可能對個(ge) 人長遠發展造成影響,超出還款能力,會(hui) 帶來不良後果。”曾剛說。

  “使用信用卡要謹記4不原則。”杭州銀行銀行卡中心人員表示,一是不惡意透支,二是不參與(yu) 套現,三是不違規使用,四是不過度消費。“隻有做到合理規劃,量入為(wei) 出,理性消費,才能讓生活更美好。反之,如果因違規行為(wei) 導致逾期還款,會(hui) 計入個(ge) 人征信報告,很有可能對以後貸款、出國、購車、購房等造成不良影響。”

  大數據識別違規用卡

  有些人認為(wei) ,“持卡人到底把錢用到哪裏去了,銀行也不知道,隻要按時把錢還上就好。”這樣的觀點究竟正不正確呢?

  對此,曾剛表示,信用卡資金流向是可以監控的。這是由於(yu) 信用卡消費多半有交易場景,基於(yu) 場景就可以控製相關(guan) 風險。

  “客戶日常用卡行為(wei) 是銀行重點關(guan) 注的。”婁飛鵬表示,具體(ti) 來看,銀行可以結合大數據建立模型,針對用卡出現異常的,強化關(guan) 注。如對於(yu) 將個(ge) 人信用卡用於(yu) 經營或者投資的,要及時采取措施。對於(yu) 出現逾期或者不良信用卡客戶,要強化催收管理,穩定銀行資產(chan) 質量。

  事實上,有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各行各業(ye) 紛紛探索線上和大數據等應用場景。銀行由於(yu) 研發起步早、技術積累厚,在大數據應用等方麵進步更大。大數據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幫助發卡機構更加清晰地了解持卡人的消費習(xi) 慣、資金流水等,從(cong) 而為(wei) 信用卡風險防控提供保證和支持。對於(yu) 違規風險較大行為(wei) ,係統也可以自動警示。

  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裁盧河英表示,他們(men) 通過整合係統入口、加快數據引入及應用、擴大模型覆蓋麵、建立目標庫等手段,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卡風控數字化體(ti) 係。同時,利用智能反欺詐、智能風控等平台,對可疑交易開展實時監測,應用人臉識別等金融科技建立遠程交易安全認證機製,及時對預警交易實施核查,及時收集傳(chuan) 遞客戶主動反饋的欺詐類風險事件信息。

  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也表示,他們(men) 目前已建立了以信用卡生命周期原理為(wei) 基礎,覆蓋全流程業(ye) 務節點的“事前預防、事中控製、事後處置”反欺詐3道防線。同時,通過建立以模型計算、大數據應用、智能係統決(jue) 策為(wei) 支撐的風控體(ti) 係,圍繞全流程風險管理自主研發並部署實施了多個(ge) 風險工具模型,並基於(yu) 客戶和場景細分持續優(you) 化風控策略和係統功能。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