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引熱議 算不算侵犯隱私?

發布時間:2020-09-09 11:23:00來源: 揚子晚報

  “這個(ge) 點了,你在幹嗎?趕緊寫(xie) 作業(ye) 。”每天上午,吳女士的呐喊聲都會(hui) 準時在辦公室裏響起。疫情期間,她為(wei) 了監督兒(er) 子上網課,特地在家裏裝了攝像頭。最近,“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er) 是否按時看書(shu) ”還上了微博熱搜。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

  遮攝像頭或把攝像頭扔床底

  疫情期間,陳先生給兒(er) 子房間裝了一個(ge) 遠程監控的攝像頭。“我們(men) 是雙職工家庭,沒有老人在家,孩子今年又是六年級,小升初關(guan) 鍵的一年,為(wei) 了孩子的學習(xi) 和安全著想,我們(men) 給他房間裏裝了一個(ge) 機器人的攝像頭。”

  陳先生說,一開始兒(er) 子並不知情。這個(ge) 攝像頭是一個(ge) 小機器人,兒(er) 子有一天挺好奇,把它當玩具玩了好久。突然,屋裏傳(chuan) 來一個(ge) 聲音“玩夠了沒有,趕緊寫(xie) 作業(ye) ”,這聲音把兒(er) 子嚇了一大跳,到處尋找聲音是哪裏來的。“爸爸在遠程看著你呢!”兒(er) 子才知道自己房間裏裝了監控,很不高興(xing) 。第二天兒(er) 子用布把機器人攝像頭包裹起來,扔到一邊。陳先生嚴(yan) 肅表示,不可以這樣。兩(liang) 人爭(zheng) 論了好久,最後陳先生跟兒(er) 子妥協,監控繼續,允許兒(er) 子在完成學習(xi) 任務的情況下適度地放鬆娛樂(le) 。

  王女士在兒(er) 子四年級的時候就在兒(er) 子房間裏裝了攝像頭。“當時是因為(wei) 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men) 不放心孩子一個(ge) 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wei) 了讓孩子好好學習(xi) ,二是為(wei) 了孩子的安全。那時候兒(er) 子還比較小,雖然不高興(xing) ,但是能接受。”王女士說,晚上兒(er) 子會(hui) 跟我說話,比如“媽媽,我的作業(ye) 做到哪裏了”“媽媽,好像有人敲門”……

  兒(er) 子漸漸大了,對攝像頭越來越反感,第一個(ge) 攝像頭被他用彩色鉛筆塗糊了。後來又裝了一個(ge) 攝像頭,他有時候會(hui) 把攝像頭轉個(ge) 方向讓我看不見他,或者幹脆拔掉電源。

  家長趙先生也有給兒(er) 子裝監控的經曆,不過兩(liang) 個(ge) 攝像頭最後都光榮犧牲了。“第一次,孩子還小,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們(men) 在他房間房頂上裝了一個(ge) 小的扁扁的攝像頭。孩子並不知道,在屋裏各種上躥下跳,突然屋裏傳(chuan) 來媽媽一聲吼,把他嚇了一跳。後來媽媽告訴他‘這是攝像頭,你幹什麽(me) ,媽媽都可以看得到’。後來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幾次,孩子開始恨這個(ge) 攝像頭,直接把電源給拔了。”趙先生說。

  兒(er) 子上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趙先生覺得有必要抓孩子的學習(xi) 了,又在兒(er) 子房間的雙人床的下鋪上裝了一個(ge) 球形的攝像頭。鬧了幾次以後,他就把攝像頭拔下來,扔到床底去了。床底很矮,大人也不好拿,於(yu) 是這個(ge) 攝像頭無疾而終了。

  網友怒批

  你願意工作時讓領導安監控嗎?

  關(guan) 於(yu) 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寫(xie) 作業(ye) 的做法,網上有支持也有反對。很多網友強烈反對,“如果靠這樣來管,大人累小孩也累。”“給點時間,給點空間行不。”網友“指間緣”說:“這個(ge) 答案很簡單,就問家長:你工作的時候願意讓領導安個(ge) 監控看你的工作狀態嗎?”

  一位學生網友表示:“我是個(ge) 學生,家長都不裝攝像頭,因為(wei) 他們(men) 都挺信任我,覺得我可以自己做好。寒暑假裏我也挺自覺,因為(wei) 覺得不能辜負家長的信任啊。其實信任會(hui) 讓我們(men) 有一種責任感,促使我們(men) 自我監督,認真學習(xi) 。裝攝像頭可能會(hui) 讓我們(men) 產(chan) 生逆反心理,所以大可不必了。”

  一位家長網友則表示裝攝像頭沒啥不好的,“現場陪孩子寫(xie) 作業(ye) ,不也是監督孩子作業(ye) 嗎?但是很多家長由於(yu) 客觀原因陪不了,裝個(ge) 攝像頭‘陪’孩子寫(xie) 作業(ye) ,挺好的。”

  專(zhuan) 家觀點

  監控不等於(yu) 侵犯隱私 給孩子做好心理工作

  父母裝監控是否就是侵犯兒(er) 童隱私?南京師範大學兒(er) 童發展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表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監控作為(wei) 一種工具,並不必然就是侵犯隱私,可以成為(wei) 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因為(wei) 未成年人的心智、自我保護能力、自我控製能力等等還是不足的,需要成人的保護,也需要成人的監督,不能把它無限地放大,把所有對孩子的監督和幫助都看成是對兒(er) 童隱私的侵犯。

  “當然,兒(er) 童隱私要看對於(yu) 誰來說,要看範圍。如果家長把監控作為(wei) 直播賺錢,向公眾(zhong) 開放,這個(ge) 是侵犯兒(er) 童隱私;如果家長把它作為(wei) 工具,用來幫助孩子自控,注意安全和提高學習(xi) 效率,這個(ge) 不能作為(wei) 侵犯隱私的話題來討論,不能簡單把親(qin) 子關(guan) 係等同於(yu) 社會(hui) 公眾(zhong) 與(yu) 孩子的關(guan) 係。”

  如何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殷飛表示,家長要和孩子做恰當地交流和討論,孩子對同一個(ge) 問題的認識在不同的交流和語境中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可能會(hui) 把監控變成孩子反感的話題,比方有的家長會(hui) 說,你不聽話,我要時刻看著你,監督你,懲罰你,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當然會(hui) 反感。家長完全可以跟孩子做另一套心理建設,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你一個(ge) 人在家,爸爸媽媽不放心,裝監控是為(wei) 了你的安全著想。廣東(dong) 省在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上就有規定,低於(yu) 12歲的孩子不能離開父母的視線和監管。“為(wei) 什麽(me) 常常有孩子在家裏爬上窗戶墜樓的事件,就是因為(wei) 我們(men) 對兒(er) 童的保護、社會(hui) 的支持和家長的安全觀念不足導致。通過這些討論和交流,就可以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用現代化的工具幫助孩子成長。”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