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研團隊首次在世界範圍內證實鎖陽傳粉過程
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18日電 (記者 張瑋)18日,記者從(cong) 內(nei) 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獲悉,內(nei) 蒙古科研團隊首次在世界範圍內(nei) 證實鎖陽通過開花散發臭味吸引蒼蠅實現傳(chuan) 粉結實的全過程。
該科研團隊負責人、內(nei) 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貴林介紹,經過4年研究,終於(yu) 揭開鎖陽開花結實的“秘密”。
“鎖陽開花後散發出的一種特有臭味物質吸引蠅類昆蟲傳(chuan) 粉,從(cong) 而實現鎖陽的授粉結實。”陳貴林如是說。
鎖陽,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生於(yu) 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與(yu) 荒漠地帶的河邊、湖邊、池邊等生境且有白刺、批把柴生長的鹽堿地區,大部分埋於(yu) 沙中,分布於(yu) 中國多省區,以及中亞(ya) 、伊朗、蒙古國等地區和國家,有極高的藥用價(jia) 值。
經陳貴林科研團隊研究發現,鎖陽開花後會(hui) 散發苯酚、對甲苯酚、吲哚、二甲基二硫醚和辛醇等臭味物質來吸引蠅類傳(chuan) 粉者,它們(men) 攜帶鎖陽花上的花粉粒飛向其他散發著臭味的花序尋找食物,順便實現鎖陽的傳(chuan) 粉。
陳貴林告訴記者,通過授粉試驗證明,鎖陽是自交不親(qin) 和植物,同一花序上雄花的花粉粒並不能讓雌花完成正常受精,因此,鎖陽花序上的雌花需要來自另一個(ge) 花序上的花粉粒才能完成傳(chuan) 粉和受精,產(chan) 生種子。
同時,科研團隊通過傳(chuan) 粉媒介試驗發現,風也能起到輔助傳(chuan) 粉作用。
陳貴林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對鎖陽資源的原生態保護、鎖陽野生撫育及人工栽培具有重要意義(yi) 。
據悉,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於(yu) 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lantBiology》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