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雲+5G+AI+邊緣”驅動新一代數據中心革命

發布時間:2020-09-23 10: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3日電 近日,在“2020開放數據中心峰會(hui) ”上,ODCC副主席、中國電信研究院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楊明川指出,數據中心是當前數字化轉型浪潮下的基礎,隨著5G、雲(yun) 計算、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數據中心也在被賦予更多的內(nei) 涵。

  作為(wei) “新基建”的底層算力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的重要性近年來持續上升。憑借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故障率和突破了環境局限等優(you) 勢,液冷技術已經成為(wei) 全球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技術趨勢。

  數據中心巨頭Vertiv委托撰寫(xie) 的一份451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接受調查的105家電信運營商中,大多數科技決(jue) 策者預計5G將使電力需求增加2-3倍,從(cong) 而引發相應的能源消耗增加。

  而隨著邊緣計算這一新興(xing) 技術的重要性和成熟度的穩步上升,以及業(ye) 界對AI對邊緣計算的依賴程度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在靠近用戶的位置部署邊緣數據中心正成為(wei) 全球趨勢。這同時意味著,告別了便宜的電價(jia) 和有利於(yu) 散熱的自然條件,數據中心的體(ti) 量也向著更加輕量化的方向發展——這正是液冷數據中心的特點。

  科智谘詢最新發布的《2019-2020中國IDC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報告》指出,隨著數據中心計算力的提高,對於(yu) 新建的數據中心而言,最大的資金投入不是建築本身,而是保證電力供應的設備成本以及機房製冷成本。計算密度的增加已經讓一些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項目資金突破了10億(yi) 美元大關(guan) ,其中製冷係統占了很大比重。

  據了解,每台電子設備在交流電或直流電上運行時都會(hui) 產(chan) 生熱量。為(wei) 了防止服務器芯片組和組件出現故障、熔化和損壞,需要控製IT係統產(chan) 生的熱量。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yun) 計算與(yu) 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和傳(chuan) 統的風冷技術相比,液體(ti) 導熱能力是空氣的25倍,同體(ti) 積液體(ti) 帶走熱量是同體(ti) 積空氣的近3000倍;其次,同等散熱水平時,液冷噪音水平比風冷噪音降低20-35分貝;另外,在耗電量方麵,液冷係統約比風冷係統節省電量30%-50%,這使得數據中心有望擺脫地理位置等環境限製,順應物聯網等應用所需要的邊緣數據中心小型、分散和靠近用戶的需求。

  何寶宏特別指出,傳(chuan) 統的風冷會(hui) 帶來空氣的流動,必然會(hui) 產(chan) 生振動,而振動會(hui) 直接影響IT係統的穩定性和壽命。在以毫秒計算的5G時代,底層算力係統的故障將可能造成經濟和安全方麵的巨大風險。

  目前,IBM、穀歌、英特爾等國際巨頭早已紛紛在該領域展開布局,在國內(nei) ,以網宿科技、華為(wei) 、中科曙光為(wei) 代表的科技公司也積極投入了液冷的技術研發與(yu) 市場拓展。

  “從(cong) 國內(nei) 外最新的研究進展來看,應對大數據、超密度計算的“功耗牆”,使用液態冷卻液替代空氣來對計算機設備進行冷卻,已在全球範圍內(nei) 被驗證,並掀起了數據中心的技術革命。”網宿科技高級副總裁黃莎琳表示。公開資料顯示,網宿科技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綠色雲(yun) 圖是國內(nei) 最早布局液冷技術並成功商用的科技企業(ye) 之一,2017年就在國內(nei) 推出了首個(ge) 規模投入商用的直接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

  根據我國“十三五”的規劃,2020年,新建大型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PUE值(評價(jia) 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通用指標,PUE值越接近1,綠色化程度越高)將不得高於(yu) 1.4。公開資料顯示,網宿旗下綠色雲(yun) 圖的液冷數據中心的PUE均值低至1.049,刷新了數據中心能耗的最新記錄,甚至低於(yu) 穀歌數據中心公布的1.09的極限值,在技術性能上處於(yu) 全球領先地位。

  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預計,到2026年,液冷數據中心市場的初始估值將從(cong) 2018年的14.3億(yi) 美元增至1205億(yi) 美元,年化複合增長率達30.45%。

  “從(cong) 風冷到液冷,改變的將不僅(jin) 是製冷方式,而是整個(ge) 數據中心的生態。”何寶宏認為(wei) ,一旦數據中心的製冷方式從(cong) 風冷轉為(wei) 液冷,那麽(me) 隨之發生改變的還有服務器的設計,以及整個(ge) 數據中心的設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