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科學家精神要接地氣
隨著“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征集活動的收官,不同領域科研人員的工作日常和精神麵貌,以各種新穎的呈現形式猛帶了一波流量。科技工作者與(yu) 公眾(zhong) 之間的距離被拉近,比如在實驗室裏舞動乘風破浪可以如此酷炫,比如理工男也可以演繹文藝範兒(er) ……一線科研人員走進年輕人熱衷的短視頻社交平台,其踐行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feng) 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國科技事業(ye)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誌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弘揚科學家精神怎麽(me) 強調都不過分,但講好科學家故事並不容易。科學事業(ye) 本就離普通生活比較遠,而一直以來,科學家故事又通常是以文字和電視影像等傳(chuan) 統形式呈現的感人事跡,以至於(yu) 刻板印象中,科學家的境界與(yu) 凡人瑣事比起來是那麽(me) 遙不可及。科學家精神純粹的高大上,往往容易被束之高閣,難以產(chan) 生共情。
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廣泛傳(chuan) 播正能量,一定要有廣大網民的參與(yu) 互動。特別是在當下年輕人追捧明星、網紅的潮流中,科學家精神內(nei) 核之外還需要時尚的包裝,例如用短視頻、微電影等各種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把“高大上”內(nei) 化於(yu) “接地氣”,用流行的話語體(ti) 係敘說科技工作者的平凡與(yu) 不平凡。
當前,麵臨(lin) 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的深刻複雜變化,我國“十四五”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wei) 迫切的要求。這就更加需要科學家精神的支撐,需要全社會(hui) 動員起來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崇尚科學、崇拜科學家的良好氛圍,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熱愛科學、投身科學事業(ye) 。中華民族創新的航船正在乘風破浪,不僅(jin) 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曆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相關(guan) 社會(hui) 力量也應肩負起社會(hui) 責任,用更多接地氣的方式弘揚科學家精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征集活動線上頒獎儀式舉行
28日,“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征集活動頒獎儀式在線上舉行。“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征集活動由中國科協主辦,科技日報社承辦。[詳細] -
科學家找到抑製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
這次研究找到了一個抑製病毒的關鍵開關,並找到了控製這個開關的關鍵位點,未來可以研發出既能對抗病毒又能抗腫瘤的藥物。[詳細] -
地球6600萬年詳細氣候變化首次呈現
研究團隊表示,收集如此長的氣候記錄片段是一個極其繁瑣的過程,此次成果體現了國際交流合作的巨大努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