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飛機餐浪費不容小覷 以精細供給推動"空中光盤"

發布時間:2020-10-16 08:41:00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隨著“光盤行動”深入推進,一些過去鮮為(wei) 人關(guan) 注的浪費現象陸續進入公眾(zhong) 視野。近日就有媒體(ti) 調查發現,飛機上的餐食浪費不容小覷。

  “空中浪費”存在一定的客觀原因。《航空食品安全規範》對餐食從(cong) 製作完畢到旅客食用的時長有嚴(yan) 格要求:熱食不能超過36小時,冷餐不得超過24小時。一般情況下,2至4個(ge) 航段飛完後,機上未發放的餐食就要被銷毀。另一方麵,為(wei) 滿足臨(lin) 時購票旅客等增量需求,配餐一般都寧多毋少。如此一來,勢必導致一部分動都沒動的飛機餐被扔掉。有工作人員介紹,機場裏半數以上的垃圾來自於(yu) 餐食。而每一份被扔掉的餐食背後,還帶有冷藏、配送、包裝餐具,以及增加機載重量耗費的燃油等綜合成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還要看到,即便是發放到乘客手中的飛機餐,浪費現象也很普遍。平心而論,許多人不是沒有節約意識,隻是很多飛機餐著實讓人提不起胃口。有的飯菜加熱不勻,有的速食異常簡陋,即便品類齊全,味道也相當一般。除了“不好吃”這一“硬傷(shang) ”,飛機餐的供應模式也相對粗放僵化。一趟航班上的乘客就餐時間、飯量大小、口味偏好各有差異,慣常的“按座配餐、固定品種”無法滿足個(ge) 性化需求。對此,航空公司不是不知道,但很多時候僅(jin) 將餐飲供應當成一項附加服務,對差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飛機餐既非免費,對品質就應有更高要求,更重要的是,糧食是公共資源,在厲行節約這場全民行動中,“空中浪費”不應是盲區。對於(yu) 航空公司來說,在競爭(zheng) 日益激烈、消費不斷升級的當下,讓乘客吃好又不浪費,也是服務水平的一種體(ti) 現。從(cong) 一些症結來看,推進空中“光盤行動”,首先要在供給端做精細化文章。比如,在訂票階段通過預約製讓乘客提前選擇是否就餐,乘客登機後,也可提供小份餐、零食等多元化選擇。航班上供應的餐食不需要量大,關(guan) 鍵是品質,要在餐食的口味和搭配上下功夫。雖說眾(zhong) 口難調,但在“好吃”上努力找到最大公約數,剩下的自然會(hui) 減少。

  目前,一些航空公司已行動起來,有的利用大數據監測旅客數量,壓縮餐食的錯配比;有的推出特色點心袋,方便旅客將餐食打包,這些都是有益探索。期待更多航空公司參與(yu) 進來,以小改變涵養(yang) 大文明,也希望更多人能夠舉(ju) 一反三,關(guan) 注到旅行團餐、會(hui) 場工作餐等類似的浪費隱患。讓節約新風深入各個(ge) 角落,受益的將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