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建設速度超預期,新基建密集部署……中國數字經濟活力迸發!
10月12日,國內(nei) 第四大運營商揭牌,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發放5G牌照,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5G時代。三大運營商之外,中國廣電入局並獲得了700M的黃金頻段,之後,通過與(yu) 中國移動簽約,實現基站共建共享,其有望用較低成本迅速建立起覆蓋範圍最廣的5G網絡。
“十三五”以來,中國參與(yu) 4G標準的製定,啟動5G技術的相關(guan) 研究,成為(wei) 5G標準和技術的全球引領者。城鄉(xiang) 寬帶接入水平持續提升,互聯網應用不斷豐(feng) 富完善,為(wei) 今年初及時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打下堅實基礎。
如今,新基建密集部署,以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支撐的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不僅(jin) 孕育出多種新業(ye) 態、新模式,也成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引擎,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5G速度超出預期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融合加深
發牌一年多來,我國5G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網絡建設方麵,全國每周平均新建開通5G基站超過1.5萬(wan) 個(ge) ,截至2020年6月底,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6600萬(wan) 。三大運營商在全國已建設開通的5G基站超40萬(wan) 個(ge) 。預計2020年底,全國將建設5G基站超過60萬(wan) 個(ge) ,覆蓋全部地級以上城市。
建好5G,更要用好5G。5年來,信息通信技術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速融合,互聯網在應用水平方麵的價(jia) 值不斷釋放,涵蓋消費互聯網的同時,也麵向產(chan) 業(ye) 互聯網提供服務。在融合應用方麵,5G與(yu) 工業(ye) 互聯網的融合進入實施階段,建設超過10萬(wan) 個(ge) 5G基站,在工業(ye) 、交通、醫療等行業(ye) 和領域,已形成上百個(ge) 5G創新應用場景。
信息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融合,將對產(chan) 品研發設計、生產(chan) 方式到營銷運營各個(ge) 環節進行數字化流程再造,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在聯想武漢產(chan) 業(ye) 基地的特色產(chan) 線“量子線”上,全線覆蓋的5G網絡能夠提供1Gbps/秒以上的空口下行速率,在高速率、海量接入的5G技術支撐下,無論是生產(chan) 線上員工操作細節,還是自動化產(chan) 線上的傳(chuan) 感器數據,都可以實現本地收集、本地管理;同時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算法進行深度分析、質量檢測、生產(chan) 過程控製中的行為(wei) 識別與(yu) 軌跡追蹤,優(you) 化產(chan) 能、提質增效。
數字經濟活力迸發
新模式新業(ye) 態不斷湧現
2020年4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陝西省柞水縣金米村調研脫貧攻堅情況時,鼓勵當地電商直播工作人員說,“電商在推銷農(nong) 副產(chan) 品方麵大有可為(wei) ”。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nei) 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wan) 場,觀看人次超過500億(yi) ,成為(wei) 增長最快的應用之一。
直播、短視頻大火,VR/AR、自動駕駛方興(xing) 未艾,在線教育、醫療、辦公爆發式增長。我國連續7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連續3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網絡支付市場。傳(chuan) 統的工作、學習(xi) 和生活消費方式因之改變,數據標注員、網絡營銷師、小程序開發員等新的崗位應運而生。
這一切都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支撐。有高速、可靠的信息網絡,才有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ye) 態新模式。
截至2020年6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7.73億(yi) ,遠程辦公用戶規模達1.99億(yi) ,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yi) 。各級政府積極打造“數字政府”,展現數字抗疫實力。多年來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果為(wei) 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打下基礎,未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或將成為(wei) 主流模式。遠程辦公帶動軟硬件產(chan) 業(ye) 拓展,加速企業(ye) 級服務市場創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騰訊會(hui) 議8天擴容超過10萬(wan) 台雲(yun) 主機,涉及超過百萬(wan) 核的計算資源投入,推進了服務器市場增長。
在新基建提速的大背景下,日趨完備的網絡基礎設施、龐大的網民規模和豐(feng) 富全麵的互聯網應用,將繼續推動構建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助力“六穩六保”和經濟社會(hui) 的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