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報告:京滬深形成人才“內循環”

鄭瑩瑩 發布時間:2020-10-22 14: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鄭瑩瑩)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與(yu)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22日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2020“理想之城”——麵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

  本期報告基於(yu) 對700多名全球一線科學家的問卷調查。

  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和深圳之間的內(nei) 部人才交流頻繁而密切,形成了高效的人才“內(nei) 循環”。未來5年中,現居北上深的科學家計劃或考慮向其他兩(liang) 座城市流動的比例分別為(wei) 30.3%、30.8%和29.3%,體(ti) 現了北上深之間高度活躍的科技人才環流。相比較,美國紐約、波士頓和舊金山三城科學家未來5年內(nei) 部流動比例平均為(wei) 11.8%,而歐洲倫(lun) 敦、巴黎和柏林三城科學家未來5年內(nei) 部流動比例平均為(wei) 10.2%。

  另外,在中國內(nei) 地城市中,上海顯示了最強的科學家國際流動性趨勢。根據調查結果統計,在現居海外城市的全球受調查科學家中,未來5年中計劃或考慮來上海發展的比例為(wei) 4.2%,來北京的比例為(wei) 3.6%,深圳為(wei) 2.2%。現居上海的受調查科學家中,未來5年中計劃或考慮向海外城市流動發展的比例為(wei) 30.0%,北京該比例為(wei) 24.7%,深圳為(wei) 31.0%。

  在關(guan) 於(yu) 哪些城市在未來15年中能夠為(wei) 全球最高水平的科學家提供最好的科研平台和創新環境的調查中,北京和上海在全體(ti) 受調查科學家中的支持率排在前兩(liang) 位,之後3至10位依次是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深圳、新加坡、倫(lun) 敦、東(dong) 京和洛杉磯。其中,北京最受基礎學科科學家青睞,物理、化學、環境科學和生態學領域科學家支持率均排名第一,上海則獲得了工程技術領域的科學家支持率排名首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醫學和跨學科領域,中國城市的科學家支持率排名較低,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中國城市在這些領域的高水平創新平台機構仍相對不足,領域創新環境對世界頂尖學者的吸引力偏弱。

  在關(guan) 於(yu) 哪些城市在未來15年中能夠為(wei) 全球富有潛力的年輕科研人員提供最優(you) 發展機會(hui) 和條件的調查中,中國城市處於(yu) 領先位置。其中深圳以最高的支持率成為(wei) 最受全球科學家認可的未來青年創新之城,其次是上海,北京支持率處於(yu) 第三位。排名4至10位分別是紐約、新加坡、舊金山、波士頓、東(dong) 京、倫(lun) 敦和洛杉磯。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