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李予陽 發布時間:2020-10-26 11:45:00來源: 經濟日報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yun) 南、貴州11省市,麵積約205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國的21.4%,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橫跨東(dong) 中西三大區域,生態地位重要、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

  “十三五”期間,有關(guan) 部門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奔騰不息的長江正在用磅礴的力量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發展傳(chuan) 奇。

  共抓大保護形成共識

  沿江11省市積極構建綠色發展長效機製,努力探索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新路徑,堅定不移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生態環境保護修複和產(chan) 業(ye) 布局優(you) 化,加快建成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you) 良的高質量發展典範。水美、岸美、產(chan) 業(ye) 美、環境美的生動畫卷正在長江沿岸徐徐展開。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guan) 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ti) 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ti) 謀劃和久久為(wei) 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五個(ge) 關(guan) 係。

  “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確把握‘五個(ge) 關(guan) 係’,各項任務取得積極成效,長江經濟帶已經成為(wei) 我國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陣地。”國家發改委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二室主任、副研究員劉保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5年來最大的變化是保護長江已經成為(wei) 全社會(hui) 普遍共識,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成為(wei) 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立足點。通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的實踐探索和示範帶動,以大江大河為(wei) 抓手、以水為(wei) 關(guan) 鍵,圍繞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推動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wei) 新時期我國推進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區域發展的重要方式。

  創新區域協調發展機製

  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從(cong) 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ti) 製機製、保障措施等方麵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wei) 藍圖。“十三五”期間,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共抓大保護格局基本確立。紮實推進“4+1”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全麵完成1361座非法碼頭整治。建立了“負麵清單指南+沿江11省市實施細則”的負麵清單管理體(ti) 係。實施了上海崇明、湖北武漢、江西九江等5個(ge) 綠色發展示範區,開展了浙江麗(li) 水、江西撫州2個(ge)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啟動長江10年禁捕。長江流域水質明顯改善,2019年底長江經濟帶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達到91.7%,比2015年底提高了24.7個(ge) 百分點。

  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加快形成。黃金水道運輸能力進一步提升,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已全線貫通,5萬(wan) 噸海船可直達南京。中遊荊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完工,3000噸級內(nei) 河船舶可常年通達三峽庫區。武漢至洋山江海直達集裝箱示範船、寧波舟山至馬鞍山的2萬(wan) 噸級江海直達散貨船投入運營。大型港口與(yu) 航運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均已連續多年排名世界第一,長江幹線億(yi) 噸大港達到14個(ge) 。航空運輸能力進一步增強,長江經濟帶民用運輸機場增至86個(ge) ,湖北鄂州機場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以貨運為(wei) 主的新機場。

  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基礎研究、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等方麵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chan) 業(ye) 領跑全國。長江經濟帶研發經費突破萬(wan) 億(yi) 元,達到10562.5億(yi) 元,占全國的44.7%。2019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chan) 總值45.78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的比重和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wei) 46.5%、49.7%,比2015年分別提高4.3個(ge) 百分點、4.4個(ge) 百分點。城鄉(xiang) 收入比從(cong) 2015年的2.73下降到2019年的2.64。且沿江省市在項目招引、產(chan) 業(ye) 導向上推進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確保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不同於(yu) 以往的區域戰略,長江經濟帶主要采取專(zhuan) 項整治、突出問題整改方式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如累計完成對規模以上河湖12589個(ge) ‘四亂(luan) ’問題、3159個(ge) 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1376處固體(ti) 廢物問題的清理整治,實現了短期治標和長期治本的有機結合。”劉保奎說,在此過程中各方表現出了很強的大局意識,如沿江省市果斷關(guan) 停汙染化工企業(ye) ,有關(guan) 部門刀刃向內(nei) 推動改革等。

  “共抓大保護的格局正在形成。”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首席專(zhuan) 家成長春介紹說,沿江省市強化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以“一盤棋”思維形成治理合力,構建沿江綠色發展共同體(ti) 。如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和浙江嘉興(xing) 市秀洲區探索建立“聯合河長製”,健全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製,同守一江清水。完善生態補償(chang) 機製,推廣“新安江生態補償(chang) ”模式,建立科學的生態價(jia) 值評估與(yu) 補償(chang) 體(ti) 係。

  生態優(you) 先久久為(wei) 功

  “十三五”期間,長江經濟帶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意識增強,發展成效初顯,但長江大保護取得的成績還是階段性的,要實現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複任務還很艱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jue) 。

  成長春認為(wei) ,一是水資源需求量與(yu) 日俱增,水資源汙染威脅依然嚴(yan) 重。二是人口經濟加速集聚,土地資源矛盾凸顯。長江經濟帶以全國20%的土地麵積,承載著超過全國40%的人口和經濟總量,且從(cong) 上遊到下遊地區土地承載經濟、人口比重趨多,土地資源不足。三是區域協調機製有待加強,仍存在生態問題歸屬不清等問題。

  劉保奎也認為(wei) ,長江經濟帶汙染物排放基數大,環境治理壓力仍然較大,生態功能退化依然嚴(yan) 重,需加快建立長效機製。下一步還需要推動各有關(guan) 部門、沿江省市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信念、狠抓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早日成為(wei) 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jun)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成長春認為(wei) ,一要夯實生態優(you) 先發展。在社會(hui) 經濟建設活動中盡量減少生態負荷,提升生態承載力。二要優(you) 化創新驅動。加快培養(yang) 具有時代競爭(zheng) 力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三要堅定以人為(wei) 本。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的目標是生態環境,落腳點是人民生命健康。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