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焦點訪談丨這項看得見、聞得到的指標,完成得怎麽樣?

發布時間:2020-10-26 15:07:00來源: 央視網

  焦點訪談丨這項看得見、聞得到的指標,完成得怎麽(me) 樣?

  “十三五”規劃中,關(guan) 於(yu) 環保共有9個(ge) 約束性指標,其中空氣質量和水的質量老百姓最為(wei) 關(guan) 注。反映空氣質量的PM2.5濃度和反映水質狀況的劣V類水體(ti) 比例這兩(liang) 項指標完成情況如何呢?規劃要求,沒有達標的262個(ge) 城市PM2.5濃度在五年時間內(nei) 下降18%。到2019年底,這些城市的PM2.5濃度降低23.1%,提前完成目標。關(guan) 於(yu) 水的質量,規劃要求,5年內(nei) 劣Ⅴ類水體(ti) 比例要低於(yu) 5%。2019年底實現了3.4%,也提前完成目標。和數據變化對應的是直觀感受:這五年,天更藍了,水更清了。那麽(me) ,這些變化是怎麽(me) 來的呢?

  在河北唐山市環保指揮中心,唐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汙染防治處處長吳建軍(jun) 正在和同事們(men) 一起分析近期的PM2.5監測數據。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雙節假期8天,唐山市PM2.5平均濃度為(wei) 38微克/立方米,到目前為(wei) 止,全年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吳建軍(jun) 說,這個(ge) 數字在“十三五”之初想都不敢想。

  這樣的成績之所以不敢想,是因為(wei) 他們(men) 麵臨(lin) 的困難實在是太多了。唐山是一座傳(chuan) 統的資源型重化工業(ye) 城市,因煤而建、因鋼而興(xing) 。這種重化產(chan) 業(ye) 結構,在支撐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嚴(yan) 重的汙染問題。2015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達到85微克/立方米,是國家標準的2.43倍。

  吳建軍(jun) 說:“市委、市政府專(zhuan) 門成立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了專(zhuan) 家團隊,進行調研分析,多部門聯合會(hui) 商,明確了唐山PM2.5指數高的主要原因就是重汙染企業(ye) 多,中小企業(ye) 多,產(chan) 業(ye) 結構屬於(yu) 高能耗、高排放,所以怎麽(me) 壓減產(chan) 能、減少企業(ye) 排放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最大困難和問題。”

  “十三五”期間,沒有達標的262個(ge) 城市的PM2.5濃度要在5年時間內(nei) 下降18%,雖然因地域等條件差異,麵臨(lin) 的困難各有不同,但是唐山麵對的難題在全國很有代表性。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說:“因為(wei) PM2.5的背後是能源,我們(men) 國家是產(chan) 業(ye) 以重化工為(wei) 主,能源以煤炭為(wei) 主,交通運輸以公路為(wei) 主的結構,而且很重。僅(jin) 僅(jin) 通過兩(liang) 項約束性指標倒逼結構調整也沒有先例,所以通過倒逼結構調整很難。”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yan) 剛說:“最難啃的硬骨頭是推進散煤治理,散亂(luan) 汙企業(ye) 綜合整治,化解過剩產(chan) 能,推進‘公(路)轉鐵(路)’,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製。這些措施都是結構性調整措施,雖然效益很顯著,但這些措施很難一蹴而就,都是係統性工程。”

  結構性減排就是要將高耗能、高汙染的落後產(chan) 能、企業(ye) 關(guan) 掉淘汰掉,這涉及到企業(ye) 的轉型、相關(guan) 人員的安置,可能還會(hui) 損害一些部門和地方的經濟利益。雖然壓力大、阻力大、困難多,但是唐山市委市政府認識到,“十三五”規劃目標是必須要完成的硬任務,解決(jue) 環境汙染問題是城市轉型升級中必須翻過的一座山、邁過的一道坎。

  河北唐山市生態環境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副局長張建業(ye) 說:“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來換取GDP增長和財稅增收,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jue) 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確保大氣汙染治理工作真正見到實效,把PM2.5降下來,還老百姓藍天白雲(yun) 。”

  2015年底,中央提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明確鋼鐵化解過剩產(chan) 能1.55億(yi) 噸,煤炭化解過剩產(chan) 能8.2億(yi) 噸的目標任務,這為(wei) 唐山進行大氣治理提供了機遇。按照國家一係列工作要求,唐山在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中向汙染源頭發起了總攻,先後打響了壓減產(chan) 能、超低治理和退城搬遷三大戰役。鋼鐵行業(ye) 需要高投入,一套設備動轍就要幾十萬(wan) 、上百萬(wan) 元,每壓減一噸落後產(chan) 能都要付出巨大的決(jue) 心和努力。

  河北唐山市發改委產(chan) 業(ye) 發展處處長王恒說:“市縣兩(liang) 級聯合派出工作組進駐企業(ye) ,反複宣講政策,耐心細致地做工作,終於(yu) 實現了企業(ye) 關(guan) 停,按期完成了去產(chan) 能任務。5年來,唐山市累計壓減退出煉鋼產(chan) 能3332.8萬(wan) 噸、煉鐵產(chan) 能2193萬(wan) 噸;鋼鐵聯合企業(ye) 由2015年的40家減少到30家。”

  產(chan) 能終於(yu) 壓下去了,PM2.5濃度也有所下降。但是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唐山環保部門卻鬱悶地發現,距離達標數值仍然差距很大。怎麽(me) 才能讓PM2.5的濃度一微克一微克地降下來呢?

  吳建軍(jun) 說:“鋼鐵等產(chan) 業(ye) 是唐山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柱,企業(ye) 還要發展,不可能全部關(guan) 停,指標達不到就要想新辦法。”

  而此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質量的發展要求,給唐山經濟社會(hui) 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讓唐山認識到,環境問題與(yu) 城市發展密不可分,必須改舊創新。2017年開始,唐山市開展了鋼鐵行業(ye) 超低排放改造,先後在鋼鐵企業(ye) 投資約210億(yi) 元對原有治理設施進行升級。首鋼遷安鋼鐵公司做了環保係統改造的排頭兵,成為(wei) 國內(nei) 首家實現全工序超低排放的鋼鐵企業(ye) 。

  2018年下半年,唐山又啟動了“汙染退城行動”,推動鋼鐵、陶瓷、熱電向沿海臨(lin) 港布局。今年9月7日,河鋼集團唐鋼新區在樂(le) 亭經濟開發區正式投產(chan) ,新鋼廠實現全流程的超低排放。不斷地爬坡過坎見到了成效,今年1至9月份,唐山達標天數177天,比2015年同期增加58天。唐山的藍天保衛戰可以說是這5年全國大氣治理的一個(ge) 縮影。

  “十三五”的藍天來之不易,讓水更清的困難同樣也不少。就拿汾河治理來說,為(wei) 了完成“十三五”目標,山西省太原市就打了一場硬仗。汾河流域有13個(ge) 國考斷麵,2015年有8個(ge) 斷麵是劣V類水體(ti) ,按照“十三五”規劃要求,2020年要實現劣V類水體(ti) 少於(yu) 6個(ge) 的目標,難度不小。汾河太原段全長188公裏,由於(yu) 曆史原因,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汙水直排汾河,使得汾河太原段長期為(wei) 重度汙染水體(ti) 。

  小東(dong) 流河是汾河在太原市區的9條主要支流之一,被稱為(wei) “九河”。汾河太原段的水質多半跟“九河”相關(guan) ,曾經的“九河”幾乎全是黑臭水體(ti) ,嚴(yan) 重汙染汾河。

  黑臭水體(ti) 的產(chan) 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汙水直排環境有問題,這在各個(ge) 城市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據了解,“十三五”初期,全國黑臭水體(ti) 的河流達到2800多條。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頑疾,“十三五”期間,國家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王東(dong) 說:“各個(ge) 城市開始加大排水管網建設、雨汙分流改造等。從(cong) 2016年到2018年這3年時間,我國汙水處理能力新增3200萬(wan) 立方米/日,排水管網增加了近20萬(wan) 公裏。”

  太原也把治理汾河的重點聚焦在了“九河”綜合治理和汙水集中收集處理上。2017年,太原市開始整治小東(dong) 流河,這裏也是太原“九河”綜合治理的難點所在,清理河道淤泥垃圾、搬遷高壓電塔、改造管線、下穿鐵路等困難需要一一破解。

  “九河”綜合治理工程在2018年全麵完工,新建的雨水管線和汙水管線,將“九河”曾經直排汾河的生活汙水,全部收入市政汙水管網,最後經過汙水處理廠處理再進行排放,大大提升了汾河水質。但之後,新問題又出現了。

  為(wei) 解決(jue) 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太原市啟動了汾東(dong) 汙水處理廠一期建設。但是到去年12月底,每天依然有約5萬(wan) 噸汙水無法處理,直排汾河。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留給太原的時間不多了。

  今年5月15日,日處理能力20萬(wan) 噸的一期二步工程終於(yu) 通水運行,補齊了太原汙水處理的最後一塊短板。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6月,汾河流域13個(ge) 國考斷麵全部退出劣V類,困擾當地群眾(zhong) 的汾河汙染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jue) 。

  截至目前,“十三五”規劃的9個(ge) 生態指標,有8個(ge) 已經提前完成。隻有優(you) 良天數,因為(wei) 距年底還有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時間,尚在進行中。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副司長萬(wan) 軍(jun) 說:“地級以上城市優(you) 良天數比例正在按照計劃推進,從(cong) 今年1到9月份初步數據情況來看,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87.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個(ge) 百分點,預計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能夠全麵實現。”

  看上去這幾個(ge) “十三五”指標隻是幾個(ge) 小數字,但這些小數字帶給老百姓的卻是大變化,它們(men) 的背後卻是大工程。PM2.5一微克一微克地降下來,背後可能是幾千萬(wan) 噸落後產(chan) 能的清退;小河水一天一天變清,背後可能是幾十公裏排水管網的建設改造。這5年,各地各部門齊抓共管,大家一起爬坡過坎,甚至壯士斷腕,才有了今天的碧水藍天。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