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美麗經濟”花開婺城

朱智翔 發布時間:2020-10-29 16:50: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小康全麵不全麵,生態環境質量是關(guan) 鍵。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秀美宜居創造幸福生活

  一幢幢布局合理、花滿庭院的房屋,一條條幹淨整潔、寬敞筆直的道路,還有一張張笑逐顏開的臉龐……不得不讓人由衷讚歎眼前這幅和諧的鄉(xiang) 村畫卷。

  婺城區雅畈鎮芳田村背靠武義(yi) 江邊,有條荷花湖貫穿村中,兩(liang) 旁綠樹成蔭。以前,這裏的環境是典型的“髒、亂(luan) 、差”。

  2017年,芳田村因地製宜打造了一批休閑場所,實施景觀綠化,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幾年下來,村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先這裏是個(ge) 廢棄的池塘,垃圾汙水都往裏倒,到了夏天,大家都得捏著鼻子走過這裏。現在好了,廢墟變公園,連同整個(ge) 村的環境都變得越來越好了。”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徐曉濤見證了廢棄池塘變身優(you) 美公園的蛻變過程。

  徐曉濤口中的這個(ge) “公園”位於(yu) 村子的中央,在改造之前,池塘中一潭渾水,垃圾隨意丟(diu) 棄,汙水直接排入其中,到了夏天臭氣衝(chong) 天,村民怨聲載道。最終,村兩(liang) 委和村民下定決(jue) 心、團結一致,想方設法剔除了這一“頑疾”。

  一時間,廢棄池塘搖身一變,變成了綠化優(you) 美的小公園;閑置多年的危舊房變成了辦公大樓、景觀綠帶;路麵破損的曬穀場變成了集操場、涼亭等為(wei) 一體(ti) 的休閑廣場;貫穿村莊而過的臭河道變成了兩(liang) 岸綠樹成蔭的景觀長廊……清清爽爽、幹幹淨淨的環境,帶來了更和諧的民風、更團結的民心,更幸福的生活。

  鄉(xiang) 村畫卷在青山綠水間鋪展

  從(cong) 小“窗口”看婺城這一大“窗口”,其實,像芳田村這樣的鄉(xiang) 村畫卷在婺城不勝枚舉(ju) 。

  近年來,婺城區不斷深化“雙城”戰略,以大花園建設為(wei) 目標,以“花滿婺城”為(wei) 載體(ti) ,聚焦全域秀美、生態富美、景致精美、環境優(you) 美,發展美麗(li) 經濟,打造大花園、美麗(li) 集鎮和美鄉(xiang) 村升級版。如今,綠色已經成為(wei) 婺城最美的底色。

  立秋一過,豐(feng) 收的喜悅就已經加速飛奔。在婺城區蔣堂鎮許裏村的裕州家庭農(nong) 場裏,成片的新品種紅美人橘子碩大豐(feng) 滿。再過幾個(ge) 月,這70畝(mu) 的橘子就將迎來大豐(feng) 收。農(nong) 場主人夏紅勇望著家門口這片綠油油的“寶藏”,難掩內(nei) 心期待。

  幾年前,夏紅勇還是個(ge) 生豬養(yang) 殖戶,聞著“臭水溝”,吃著“醃臢飯”,眼見村莊生態環境每況愈下。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契機下,夏紅勇和村民們(men) 借助蔣堂鎮是浙江省Ⅱ級富硒土壤區的金字招牌,充分利用其農(nong) 業(ye) 開發曆史悠久、耕地資源豐(feng) 富和區位交通便利的優(you) 勢,走上了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之路,在綠水青山間找到了農(nong) 業(ye) 富礦。

  如今,憑借綠水青山與(yu) 優(you) 美生態,綠色經濟在這裏壯大,農(nong) 旅經濟在這裏開花。

  2019年,蔣堂鎮被列為(wei) 全省28個(ge) 省級特色農(nong) 業(ye) 強鎮創建對象之一。在兩(liang) 年時間內(nei) ,蔣堂鎮將以富硒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基礎、農(nong) 旅融合發展為(wei) 主線,打造主導產(chan) 業(ye) 優(you) 、田園風光美、農(nong) 耕文化深、農(nong) 旅融合緊的省級特色農(nong) 業(ye) 強鎮。

  眼下,婺城正因地製宜引領鄉(xiang) 村在生態資源上找發展機會(hui) ,讓更多的綠水青山源源不斷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譜寫(xie) 新時代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新篇章。

  山水顏值換來美麗(li) 經濟

  在婺城區沙畈鄉(xiang) ,高儒村串聯成片的上百畝(mu) 綠色原生態稻穗撐大了“肚子”;芝肚坑村的純天然土蜂蜜已被提前預訂,供不應求;烏(wu) 雲(yun) 村的香榧樹也已碩果累累……麵對田間地頭、山間林下豐(feng) 富多彩的果實,村民們(men) 更加堅信腳下的這片綠水青山是自然回饋的“綠色寶礦”。

  沙畈鄉(xiang) 地處婺南山區,距離市區50餘(yu) 公裏,繁茂的林木與(yu) 完好的生態植被環繞著沙畈水庫,守護著金華人的“大水缸”。

  麵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地給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限製的困境時,沙畈鄉(xiang) 的村民們(men) 用智慧和勤奮,把“美麗(li) 資源”轉換為(wei) “美麗(li) 經濟”,以“美麗(li) 經濟”反哺“美麗(li) 鄉(xiang) 村”,在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間找到了一條持久、循環、綠色發展的路徑——“生態+旅遊”。

  天藍,地綠,水淨,是婺城如今的新模樣。婺城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進程中,始終以生態保護為(wei) 前提,把生活、生產(chan) 、生態融為(wei) 一體(ti) ,將自然資源轉化為(wei) 自然資本,拓寬了鄉(xiang) 村經濟綠色發展渠道,因地製宜激活鄉(xiang) 村發展,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下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朱智翔 晏利揚 彭麗(li) 莎 張斌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