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護 黃金水道添動能
核心閱讀
船行江上,見證變化。貨船換代,從(cong) 燒煤燒油到混合動力,成本低、汙染少;碼頭升級,貨物露天堆放、黑灰遍地成曆史;動能轉換,循環經濟勢頭強勁、綠色產(chan) 業(ye) 加速聚集……
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讓長江經濟帶釋放新動能,黃金水道產(chan) 生黃金效益。
三峽庫區,貨輪駛過,江麵波光粼粼。“透亮的長江水,以前哪敢想?”坐在貨輪上,重慶港盛船務有限公司指導船長王順華又在感慨了。
兩(liang) 岸青山、一江碧水,長江沿線省份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治理汙染、修複生態、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上中下遊協同發力,共抓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
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重慶不斷推進綠色發展。一方麵,推進岸線排查整治,明確全域產(chan) 業(ye) 禁投清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另一方麵,以智能化改造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新動能。目前,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ti) 為(wei) 優(you) ,納入國家考核的42個(ge) 斷麵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比例超過97%,比年度目標高7個(ge) 百分點。
江與(yu) 江岸之變
“在湖北和江西段,還有江豚躍出江麵”
“三峽庫區的水,能見度高。有時候放梯子,水下兩(liang) 米多都清晰可見。”王順華說。站在甲板上遠望,以前光禿禿的石頭山,現在種滿了樹,一眼望去,都是綠色。
“共抓大保護,我們(men) 深挖‘病因’,精準‘治療’支流。”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去年排查發現4191個(ge) 汙水偷排偷放問題,整改率超過95%,27家企業(ye) 被依法關(guan) 停,現場督辦18條河流汙染治理。
順流而下,離開庫區,兩(liang) 岸漸漸開闊起來。“以前岸邊有很多房子,有工廠,還有住房。”王順華說,那時候,汙水進入長江,有些地段的江水快成黑色了。
這幾年,大不一樣了,一座座濱江公園建起,複綠增綠。出了城市圈,野外的江岸上也滿滿都是綠意。
今年初,重慶在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ge) 省份中率先公布“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製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市生態環境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重慶將繼續嚴(yan) 格落實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裏”“5公裏”管控要求,即1公裏範圍內(nei) 堅決(jue) 禁止新建重化工、紡織、造紙等存在汙染風險的工業(ye) 項目,5公裏範圍內(nei) 堅決(jue) 禁止新布局工業(ye) 園區。
擔起“上遊責任”、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目前,三峽庫區長江幹流水質總體(ti) 穩定在Ⅱ類。今年前8個(ge) 月,長江經濟帶49個(ge) 斷麵優(you) 良水質比例達到91.8%,無劣Ⅴ類水體(ti) 。
江中護水,兩(liang) 岸護綠。“今年1月,在湖北和江西段,還有江豚躍出江麵。”王順華說,船員們(men) 都奔到甲板上看。
船與(yu) 船運之變
“船行三千裏,不向江裏丟(diu) 一片紙”
王順華的父親(qin) 也是船長,他很小就上過船。“那個(ge) 船,可以說是水上拖拉機、行走的汙染源。燒的是煤,拉的還是煤。船頭黑煙滾滾,船尾粉塵撲麵。”
剛工作時,王順華開的還是柴油船,但現在不一樣了。2018年6月,公司技改完成兩(liang) 艘4000噸級船的LNG/柴油雙燃料動力能,他所在的“港盛1005輪”就是其中之一。改造後的船較傳(chuan) 統動力減少了燃料使用,價(jia) 格成本也同比下降。王順華算了一筆賬,從(cong) 重慶果園港往返湖北宜昌港,一個(ge) 航次下來能省3000多元。更不用說在相同能量功率輸出下,天然氣的氮氧化物減排90%,硫氧化物和PM2.5排放幾乎減少100%,不僅(jin) 節約成本,也更節能環保。
“主要是加氣站不配套,以前隻在長江上遊開。今年6月,這船順利通過三峽大壩,以後能在長江全流域開了。”王順華說。
船在變,船運更在變。
“我們(men) 船員在船上,吃喝都是長江水,以前沒那意識,汙水垃圾都往江裏倒。”王順華說,通過不斷地教育培訓監督,現在開一趟貨輪,重慶到江蘇,船行三千裏,不向江裏丟(diu) 一片紙。
長江水係有近12萬(wan) 艘內(nei) 河貨運船舶,數十萬(wan) 船員常年在江上生產(chan) 生活,會(hui) 產(chan) 生大量汙染物。各地管理越來越嚴(yan) ,從(cong) 不經處理排放,到要求處理達標後排放,再到很多地方要求零排放。目前,很多地方加快港口汙染物接收轉運設施建設,重慶、宜昌、安慶等地陸續有生活汙水接收船和轉運碼頭投入使用。
“在江蘇,必須把生活垃圾、生活汙水、油汙水都交給碼頭免費處理,貨輪才能作業(ye) 。”王順華說。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下,長江貨運模式升級換代。船上、碼頭上,露天堆放、黑灰遍地成為(wei) 曆史。在重慶港口,集裝箱碼放得整整齊齊。“散裝貨物在裝卸及行船過程中會(hui) 散落,造成汙染。現在改為(wei) 集裝箱運輸,保護江水,也保護江岸。”港盛船務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貨與(yu) 貨源之變
“這些年,長江運力增了好幾倍”
剛工作那幾年,王順華很羨慕東(dong) 部地區,“江邊都是工廠。有產(chan) 業(ye) 就有貨源啊。”那時的重慶,向下遊運輸的90%都是煤炭,往上運來的隻有一些服裝和百貨。
近年來,長江沿線省份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生態不斷好轉,綠色產(chan) 業(ye) 也在崛起。
重慶涪陵榨菜遠近聞名,但製菜水直排長江。現在,涪陵人變廢為(wei) 寶,用製菜水造出高品質的醬油,走出一條循環經濟的綠色發展路子。
重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完善環保基礎設施,搭建循環經濟孵化平台,當地建成30多個(ge) 循環經濟項目,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綜合利用率超過97%。
地處三峽庫區的重慶萬(wan) 州區,關(guan) 閉重化工、電鍍、造紙等汙染產(chan) 業(ye) ,通過實施綠色產(chan) 業(ye) 集聚、循環園區建設、智能製造培育等工程,推動工業(ye) 綠色化、循環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
浙江麗(li) 水、江西撫州,開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上海崇明、湖北武漢、重慶廣陽,推進綠色發展示範……長江沿線省份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培育發展先進產(chan) 能,增加有效供給,加快形成新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動力轉換。
綠色產(chan) 業(ye) 的發展,正在改變長江貨運的貨物與(yu) 貨源。“重慶向下遊運輸的,變成了汽車和機械。下遊運向重慶的,有機械、零部件,還有各種各樣的工業(ye) 原材料。”王順華說。
綠色發展讓黃金水道產(chan) 生黃金效益。“5年前,我這艘貨輪在長江上還算大船呢。現在不行啦,到川江的船,最大的有1.4萬(wan) 噸了。船行長江,現在在上遊10分鍾左右能遇到一艘船,到了下遊,船一艘接一艘。”王順華感慨,“這些年,長江運力增了好幾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