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六十年,這個騎兵連插上了科技翅膀

張強 發布時間:2020-11-09 13:57:00來源: 科技日報

  六十年,這個(ge) 騎兵連插上了科技翅膀

  孫二朋 陳小強 本報記者 張 強

  駿馬奔馳,喊殺震天!

  11月初,高原腹地一個(ge) 空曠的馬術訓練場內(nei) ,火箭軍(jun) 某部騎兵連幾十名官兵馭馬出擊,揮刀斬劈、穿越障礙、舉(ju) 槍射擊,騎兵的喊殺聲、疾馳的馬蹄聲氣吞山河!

  這支部隊是目前我軍(jun) 兩(liang) 支擔負作戰任務的成建製騎兵分隊之一,也是中國戰略導彈部隊保留的惟一一支騎兵分隊。前不久,這支部隊剛剛度過60歲“生日”。

  看到“騎兵連”三個(ge) 字,很多人恐怕都有這樣的疑問——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騎兵能發揮什麽(me) 作用?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60年前,這支部隊奉命守護我國誕生不久的導彈陣地——1000多平方公裏內(nei) ,50人50馬策馬揚鞭,日夜巡邏在雪域高原。而在國防科技事業(ye) 飛速發展的今天,騎兵仍在一些特定地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騎兵連十幾個(ge) 哨所零星分布在近400多平方公裏的生命禁區內(nei) ,除了幾戶流動放牧的牧民,四周都是茫茫草原和連綿的雪山。這樣的高原山地,有著複雜地形通過能力和全天候作戰能力的騎兵不可替代。他們(men) 在追擊、偵(zhen) 查方麵都有獨特優(you) 勢,彌補了機械化巡邏“短板”。

  還記得玉樹地震發生後,道路、通信全部中斷,機動車無法通行。連隊派騎兵出擊,前往機場探明情況,僅(jin) 用40多分鍾,就將通航信息報告給臨(lin) 時指揮部,很快,首條空中救援線便開啟。

  現在,哨所的戰士踏上巡邏路前,除了戰馬、軍(jun) 刀、幹糧、指北針……傳(chuan) 統物資之外,北鬥終端、高頻通信電話、無人機等電子裝備,也成為(wei) 了必備之物。

  采訪中,記者有幸觀摩了一次信息化條件下,騎兵連處置禁區突發事件的演練。

  一陣刺耳的警報聲驟然響起,騎兵連官兵們(men) 迅疾全副披掛,快速出擊。他們(men) 按照作戰編組趟河流、跨溝壑,偵(zhen) 查小分隊在馬背上放飛無人機,通過遠距離熱傳(chuan) 感係統,在電子地圖上對“敵特分子”活動範圍進行定位標記。

  一輛多功能邊防巡邏車迅速開進到指定區域,建立前沿通信和指揮中樞,保持與(yu) 上級指揮所的語音、視頻和數據聯係,同時完成進一步的觀察搜索和記錄取證任務。

  在巡邏車上不去的陡坡,各戰鬥小組騎著軍(jun) 馬在崇山峻嶺間飛躍、奔馳,迅速完成了迂回包抄,將“敵特分子”就地殲滅、抓捕。最後,相關(guan) 哨所出動搜捕小組,對可能逃竄的“敵特分子”進行拉網清查。整個(ge) 處置過程不到25分鍾。

  此刻,遠在數十公裏外的旅作戰值班室大廳內(nei) ,值班首長通過大屏幕完成了對演練的全程指揮和實時監控。

  記者看到,乘著科技進步的東(dong) 風,這個(ge) 連隊利用各種先進裝備,把冷兵器時代的“先鋒”精神發揮到極致!

  60年前,為(wei) 做好警戒巡邏工作,騎兵連的先輩們(men) 曾建立了完善的禁區外圍警衛製度。每一個(ge) 哨所地理位置的選定,每一條巡邏路線的勘察,每一種執勤方案的製定……都是一代代騎兵人智慧、汗水甚至鮮血的結晶。

  時過境遷,跨入信息化時代,新時代的騎兵人構築了更加安穩的鋼鐵長城。

  這幾年,連隊通過架設震動光纖,建設脈衝(chong) 電子圍欄,安裝激光對射報警器,構建了一套完整而嚴(yan) 密的防區攔阻預警係統,能夠第一時間有效感知非法入侵人員。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還以哨所為(wei) 中心,全麵鋪開“電子眼”體(ti) 係建設。

  該連連長馬兆成介紹,目前哨所周邊安裝了大批紅外監控攝像頭,配合標準統一的指揮控製中心,實現了重點地段晝夜全覆蓋。

  一匹軍(jun) 馬,一個(ge) 騎兵,就是一個(ge) 流動的哨所,一道絕對安全的鋼鐵防線。高科技時代,“高原鐵騎”名不虛傳(chuan) !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