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中國疾控中心吳尊友:疫情防控冷鏈不可掉鏈

發布時間:2020-11-10 16:53:00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

  11月7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接到山東(dong) 省德州市通報,經天津從(cong) 境外進口的冷凍食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後,天津報告1名裝卸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11月9日,天津市新增1名無症狀患者,為(wei) 貨車司機,曾到該確診病例所工作的冷庫拉貨。目前,山東(dong) 德州、山西太原、河北保定等涉疫情貨物流入地正在加緊排查。今年6月以來,已有至少10餘(yu) 省份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冷鏈環節為(wei) 何成為(wei) 新冠病毒的“潛伏地”?從(cong) 相關(guan) 疫情應對中,我們(men) 吸取了哪些防控經驗?秋冬是傳(chuan) 染病高發季,如何做好冷鏈環節疫情防控?記者就此專(zhuan) 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zhuan) 家吳尊友。

  在疫情高發地汙染的物品,可經冷鏈運輸把病毒帶到非疫區,引起接觸傳(chuan) 播,引爆新的疫情

  記者:11月8日,天津通報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例,係某冷凍公司裝卸工人,此前各地也多次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鏈環節為(wei) 何一再成為(wei) 新冠病毒的“潛伏地”?

  吳尊友:與(yu) 寄生蟲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在低溫環境比如攝氏零下十幾度下,並不會(hui) 被凍死。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如果把病毒放到攝氏零下180度的環境,比如液氮裏,則可能存活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冷鏈造就的低溫環境,就為(wei) 病毒提供了一個(ge) 很好的存活空間。

  冷鏈的溫度不同,病毒存活的時間也不同。一般來說,在攝氏零下20度的環境中,病毒可以存活數月之久。即使是普通的冷鏈運輸,病毒也可存活好幾周。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發地區汙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裝,經過冷鏈運輸,則可把病毒帶到非疫區,從(cong) 而引起接觸傳(chuan) 播,引爆新的新冠疫情。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冷凍的海產(chan) 品或肉食品,可能把疫情國家的病毒傳(chuan) 入我國

  記者: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冷鏈環節如何一步步引起了相關(guan) 部門的注意?哪些發現對疫情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

  吳尊友:冷鏈引起相關(guan) 部門的注意,首先是北京新發地疫情。通過分析新發地新冠疫情發現,病例主要集中在水產(chan) 品經營區域,而且這一區域環境受到新冠病毒汙染最嚴(yan) 重。這些發現提示,北京新發地疫情可能與(yu) 海產(chan) 品有關(guan) 。同時也發現,在活魚等常溫水產(chan) 品區域,疫情並不嚴(yan) 重。

  再回顧年初武漢早期疫情,在華南海鮮市場,病人也主要集中在冷凍海產(chan) 品區域。這些線索都指向冷鏈運輸進口的海產(chan) 品,可能就是疫情源頭。順著這條線追查,果真發現了多個(ge) 國家輸入的海產(chan) 品受到新冠病毒汙染。

  隨後,全國多個(ge) 城市海關(guan) 對進口冷凍海產(chan) 品或肉食品檢測,發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冷凍的海產(chan) 品或肉食品,可能把疫情國家的病毒傳(chuan) 入我國。這些發現,使得海關(guan) 等部門加強進口檢測,全國各地市場監管和衛生部門也都對當地冷鏈食品加強了監管。

  北京、大連、青島三起疫情,一起比一起發現得早,規模也越來越小

  記者:此前,北京、大連、青島疫情發源均與(yu) 冷鏈環節相關(guan) 。幾次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理有何特點?我們(men) 從(cong) 中吸取了哪些有益的防控經驗?

  吳尊友:北京新發地疫情,使我們(men) 首次對冷鏈運輸的冷凍產(chan) 品產(chan) 生關(guan) 注。這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並證實:汙染的食品經冷鏈運輸,可以跨國引發新冠暴發疫情。這讓我們(men) 認識到,外防輸入,還要關(guan) 注國外來的貨物,特別是嚴(yan) 防經冷鏈運輸的食品把新冠病毒帶入國內(nei) ,引發新的疫情。

  大連疫情再次證明,冷鏈運輸受新冠病毒汙染的食品,可以引發新冠疫情。這些疫情,直接促使我國加強了對冷鏈經營的冷凍肉食及海產(chan) 品從(cong) 業(ye) 人員的管理。

  青島疫情則是主動對冷鏈從(cong) 業(ye) 人員定期監測,發現了處於(yu) 感染早期的無症狀感染者,因此未形成較大範圍擴散。

  北京、大連、青島三起疫情,一起比一起發現得早,規模也越來越小。這是我們(men) 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結果。這些經驗概括起來,就是定期對冷鏈產(chan) 業(ye) 的環境檢測、對從(cong) 業(ye) 人員不少於(yu) 每周一次的核酸篩查,以便及時發現處於(yu) 早期的感染者,把疫情控製在萌芽中。

  既要確保進口冷鏈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和生命安全,也要提升口岸通關(guan) 效率、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

  記者:11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麵消毒工作方案》,如何評價(jia) 這一方案的現實意義(yi) ?

  吳尊友:這份文件是我國新冠防控常態化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在發現多起進口冷鏈食品引發的新冠肺炎局部暴發疫情後,國家不是簡單草率地禁止進口冷鏈食品,而是把控製由進口冷鏈食品汙染可能引發的新冠疫情納入常態化管理,把風險控製在最低水平,在確保進口冷鏈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時,又為(wei) 提升口岸通關(guan) 效率、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提供了政策支持。

  記者:秋冬需嚴(yan) 防疫情卷土重來,如何做好冷鏈環節疫情防控?您對此有何建議?這次天津新增病例給我們(men) 提了什麽(me) 醒?

  吳尊友:抓好冷鏈環節疫情防控,要做好三項檢測工作,一是對進口的產(chan) 品及外包裝進行抽樣檢測,以便及時發現汙染的食品;二是對冷鏈經營產(chan) 業(ye) 的工作環境,包括運輸車輛、儲(chu) 存的冷庫等,定期進行環境采樣,檢測汙染情況;三是對冷鏈從(cong) 業(ye) 人員,要開展不少於(yu) 每周一次的核酸篩查,以便及時發現處於(yu) 早期的感染者,及時發現疫情,及時撲滅疫情。

  在管理上,一方麵,要培訓所有冷鏈產(chan) 業(ye) 管理者和從(cong) 業(ye) 者,強化常態化防控措施落實落細;另一方麵,要定期對冷鏈產(chan) 業(ye) 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發現薄弱環節,及時堵住風險點。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