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安徽宣紙小鎮:看千年古紙的前世今生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探訪安徽宣紙小鎮:看千年古紙的前世今生
【解說】畫麵中兩(liang) 位撈紙師傅手抬竹簾,在水槽中左右晃動兩(liang) 下,一張薄如蟬翼、色如白雪的宣紙便被撈了起來。這便是宣紙製作過程中的撈紙工序,也是最為(wei) 精妙的環節。11月9日,記者來到宣紙原產(chan) 地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師傅們(men) 正在展示宣紙古法製作技藝。
【同期】撈紙抬簾師傅 張中平
第一次下水深一點,第二次下水淺一點。撈紙所以就叫“一深二淺”。(為(wei) 什麽(me) 要這樣呢?)頭次下水深一點,要鋪整個(ge) 一張紙簾,要把它鋪滿,第二次就是均勻的過程。
【同期】撈紙掌簾師傅 孫雙林
簾子要放平,不放平就要起泡,起泡了紙就沒用。撈起一張紙容易,撈得好難度就高些。
【解說】張師傅說,一張宣紙的薄厚均勻,全憑撈紙師傅的手上功夫,且兩(liang) 人需心神相通、默契配合,因此也被戲稱為(wei) “撈紙夫妻”。
【同期】撈紙抬簾師傅 張中平
85年(1985年)合作到今天。兩(liang) 個(ge) 人做好一張紙,要心領神會(hui) ,配合默契。下水的速度、高度,抬手的均勻度、平整度,要一樣。
【同期】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迎福
兩(liang) 個(ge) 撈紙師傅(合作),一天是800張成品。大家就像親(qin) 人一樣,像家人一樣,像夫妻一樣,所以我們(men) 經常說“撈紙夫妻”。
【解說】曬紙也是手工宣紙成型的一道重要工序。在另一邊,曬紙師傅毛勝利正在忙碌。經他的手一刷,濕潤柔軟的大紙張便平整地貼在了焙麵上。在他看來,曬紙最難的就是“揭紙”和“刷紙”。
【同期】曬紙師傅 毛勝利
濕漉漉的宣紙,你要一張張的把它揭下來。你力道重了,你把它抓破了,力道輕了就揭不下來,這個(ge) 是有技術含量的。另外我們(men) 紙揭下來以後,在牌麵上用我們(men) 當地的鬆針刷刷,它也是有多年的經驗。你學的時間短了以後你掌握不到力度,要麽(me) 就重了,你把它刷破了,輕了紙就直接起來了。
【解說】作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的古典書(shu) 畫用紙,宣紙具有易於(yu) 保存、經久不脆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從(cong) 青檀樹皮、沙田稻草變成韌性十足的宣紙,古法宣紙製作需經108道工序,曆時3年。近年來,宣紙製作工藝也不斷改良,更多工序已由機器代替。
【同期】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迎福
撈、曬、剪三個(ge) 主打工序,仍然是不可以用機器代替。踏料和帶料,包括切皮這三個(ge) 工序,批量生產(chan) 線是完全可以代替的,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了,工人勞動強度降低了,用水量也會(hui) 減少。洗料、切料、打漿、攪拌這些工序都用了機器代替了。
【解說】黃迎福坦言,宣紙製作離不開涇縣這方水土的天然饋贈,這也促成了當地宣紙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盛。目前,涇縣年產(chan) 宣紙約700噸左右,暢銷日本、東(dong) 南亞(ya) 、歐美各國,已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手工紙生產(chan) 基地。
【同期】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迎福
現在我們(men) 產(chan) 量提高,日本市場仍然保持著75%左右紅星牌宣紙,出口到日本。我們(men) 恰恰是一個(ge) 傳(chuan) 統文化,最能體(ti) 現中國文化意境的載體(ti) 。(未來)對宣紙的需求會(hui) 越來越高,對它的品質的要求或者適合每個(ge) 人的口味的要求,它會(hui) 越來越多,我們(men) 在這一塊將來會(hui) 研發更多的適合不同人群的這種產(chan) 品,這是我認為(wei) 是我們(men) 要做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