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完善民生保障製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鄭功成 發布時間:2020-11-11 16:17:00來源: 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

  作者:鄭功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會(hui) 長)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曆史就是一部為(wei) 人民幸福與(yu) 民生發展而不懈奮鬥的曆史,從(cong) 經曆普遍貧窮到全麵解決(jue) 溫飽問題,再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集中反映了我國這樣一個(ge) 世界人口大國在民生發展方麵的質的飛躍,也集中體(ti) 現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以及我國國家治理體(ti) 係的優(you) 勢、民生保障製度的有效性。“十三五”時期,我國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取得決(jue) 定性成就,其中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是民生保障製度日益健全,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ye) 超過六千萬(wan) 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yi) 人,基本養(yang) 老保險覆蓋近十億(yi) 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實現這些成就的基礎上,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進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強調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hui) 建設水平”,再次彰顯了民生保障製度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men) 要繼續完善民生保障製度,在發展民生中贏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的發展。

  民生保障製度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奠定堅實基礎

  從(cong)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普遍貧窮到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曆史進程中,與(yu) 時俱進、不斷調整的民生保障製度,使國家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ti) 人民,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了有力的製度支撐。正是由於(yu) 民生保障製度的不斷完善,10多億(yi) 人口才能在解決(jue) 溫飽問題後步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

  教育是民生之基。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迅速完成了對舊中國教育製度的“堅決(jue) 改造”,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改革開放後,國家確立了教育優(you) 先、人才強國戰略並采取了一係列的有力行動,通過堅持黨(dang) 的領導與(yu) 促進教育公平、完善正規學校教育體(ti) 係和構建終身學習(xi) 機製平行、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有機結合、切實保障社會(hui) 成員的受教育權,我國的教育製度不斷走向成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相關(guan) 政策進一步完善,不僅(jin) 使教育事業(ye) 得到了長足發展,亦為(wei) 民生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全國的文盲率從(cong)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降至目前的5%左右,高等教育正在從(cong) 大眾(zhong) 化走向普及化,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年以上,這些指標均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從(cong) 打破城鄉(xiang) 分割的格局,千方百計創造就業(ye) 崗位到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再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在推進市場化就業(ye) 的同時建立保障困難就業(ye) 群體(ti) 就業(ye) 的政策體(ti) 係,不僅(jin) 使國民經濟朝著有利於(yu) 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的方向發展,亦使包括公共就業(ye) 服務、職業(ye) 技能培訓、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創業(ye) 帶動就業(ye) 、靈活就業(ye) 、勞動關(guan) 係協調、為(wei) 困難就業(ye) 群體(ti) 提供相應保障等方麵的製度體(ti) 係得以全麵建立,進而使人民的就業(ye) 權利得到更堅實的製度保障。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以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製度體(ti) 係得以確立。在初次分配領域堅持多勞多得,不斷提高勞動報酬的比重,同時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chan) 要素由市場評價(jia) 貢獻、按貢獻決(jue) 定報酬的機製,並不斷增強以稅收、社會(hui) 保障、轉移支付等為(wei) 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力度。這些製度安排使城鄉(xiang) 居民的收入普遍性地得以持續提升,生活富足的群體(ti) 規模持續快速壯大。

  社會(hui) 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適應市場經濟改革與(yu) 社會(hui) 發展進步的要求,我國建立了惠及全民的新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伴隨著全民醫保、全民養(yang) 老保險、保障性住房等製度的確立,以及養(yang) 老服務、兒(er) 童福利、殘疾人保障等其他社會(hui) 保障製度覆蓋麵的逐步擴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後顧之憂持續大幅度減輕,新型社會(hui) 保障製度成為(wei) 全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與(yu) 有效的製度保障。

  醫療衛生及相關(guan) 服務是民生重要訴求。從(cong) 計劃經濟時期創立的初級醫療衛生體(ti) 係到改革開放以來建立的完整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已經覆蓋全國城鄉(xiang) 。正是在醫療衛生製度不斷健全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快步走進了長壽時代。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嬰兒(er) 死亡率從(cong) 200‰降低到6.1‰,孕產(chan) 婦死亡率從(cong) 150/10萬(wan) 降至18.3/10萬(wan) ,居民健康水平總體(ti) 上已高於(yu) 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精準扶貧政策有力地補齊了民生短板。新中國的發展進程實質上也是持之以恒的反貧困進程,但貧困地區的貧困程度較深,依靠自身條件擺脫貧困不易。因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掀起大規模的扶貧運動並取得了相應的成效。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充分發揮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在中央全方位加大投入力度和地區對口支援機製等的作用下,貧困地區的麵貌迅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將成為(wei) 首個(ge) 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無(絕對)貧困”的發展中國家。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更加完善的民生保障製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背景下,我們(men) 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製度來鞏固這一成果,並引領人民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we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開啟新征程,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一方麵,要將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不斷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全麵落實到具體(ti) 的民生保障製度中,直麵民生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和新時代麵臨(lin) 的新挑戰,將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製度作為(wei) 進一步鞏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重要目標任務加以推進,盡快補齊民生短板,加快優(you) 化製度安排,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麵,遵循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統籌城鄉(xiang) 、促進公平,共建共享、崇尚奮鬥,統籌規劃、協同推進的原則,以積極、理性、可持續的努力不斷促進民生發展,並進一步注入公平性,通過人人參與(yu) 、人人盡責和激發人民群眾(zhong) 奮鬥成就幸福的內(nei) 生動力,使民生發展步入新境界。同時,加快改變民生保障製度之間相互脫節的現象,統籌考慮其功能定位及相互關(guan) 係,以追求民生發展綜合效應最大化、最優(you) 化為(wei) 出發點與(yu) 歸宿,促使整個(ge) 民生保障製度體(ti) 係能夠有效協同地持續發展。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健全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為(wei) 此,需要重點優(you) 化以下方麵的製度:一是優(you) 化收入分配製度。包括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二是優(you) 化就業(ye) 製度。將提高就業(ye) 質量置於(yu) 與(yu) 追求充分就業(ye) 同等重要的地位,完善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體(ti) 係,創新適應各種新業(ye) 態發展的就業(ye) 政策,製定完備的平等就業(ye) 政策,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讓勞動者安居樂(le) 業(ye) 。三是優(you) 化教育製度。包括增強教育的福利性與(yu) 公益性,推動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建立確保教育公平的製度體(ti) 係,解決(jue) 好教育結構失衡、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等問題,構建服務全民終生學習(xi) 的教育體(ti) 係。四是優(you) 化社會(hui) 保障製度。包括加快實現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健全基本養(yang) 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製,促進保障待遇公平,完善綜合型社會(hui) 救助製度,構建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等。五是優(you) 化醫療衛生製度。包括加快發展公共衛生事業(ye) ,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製度,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ye) 公益屬性。此外,還要全麵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包括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和新型扶貧舉(ju) 措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並逐步解決(jue) 好相對貧困問題,以公共投入帶動市場與(yu) 社會(hui) 資源加快解決(jue) 養(yang) 老、育幼、助殘服務供給的不足等,以多層次民生保障製度安排來滿足民生訴求的多樣性需求,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伴隨著全體(ti) 人民生活水平與(yu) 生活質量的普遍提升,不同區域、不同人群、不同個(ge) 體(ti) 的收入與(yu) 生活質量仍會(hui) 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新起點,在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中國特色的民生保障製度應當通過全麵深化改革走向更加成熟、定型。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0日 11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