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原始霧凇村的冰雪“熱線”
中新網吉林11月12日電 (蒼雁 石洪宇)立冬已過,賈秀珍開始期待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早些降臨(lin) 。在中國東(dong) 北近四個(ge) 月的冬天裏,一座毗鄰鬆花江而建的村莊靜候“霧凇駕到”。
中國四大氣象奇觀之一的吉林霧凇改變了賈秀珍的生活模式,也改變了影壁峰村多數人的“冬閑”狀態。
“家裏開始做粘豆包,霧凇一到,客人也就到了。”53歲的賈秀珍和丈夫單寶林此刻已開始準備接待客人的吃食。“時刻關(guan) 注著溫度的變化,一旦出現霧凇,電話就成了熱線。”
賈秀珍所居住的影壁峰村坐落於(yu) 中國東(dong) 北部城市吉林省樺甸市,鬆花江蜿蜒流經全境,三座梯級電站形成了白山湖、紅石湖、鬆花湖“三湖聯珠”奇觀。
影壁峰村位於(yu) 白山湖下遊,受溫差及江水霧氣的影響,隆冬時節,影壁峰村幾乎每天都有霧凇。
賞霧凇講究“夜看霧”,賈秀珍在午夜江麵升騰的霧氣中,便可判斷第二天霧凇出現的可能。
江麵薄霧輕嫋,沿江樹木被冰晶夾裹,玉樹瓊枝,所結霧凇清澈豐(feng) 盈。“我家離江水就20米,一早推開門就能看到霧凇。”因冬日裏頻現“五星級霧凇”,影壁峰村逐漸受到攝影人的青睞。
此後,這座隻有50幾戶人家的村落以原生態的霧凇景觀而聞名。賈秀珍和丈夫所經營的影壁峰霧凇人家客棧也在“霧凇經濟”的催生下,繁忙起來。
“一個(ge) 冬天至少要接待三、四百人。”賈秀珍負責客人的飲食和住宿,單寶林則需要為(wei) 攝影人和遊客準備遊船、牛爬犁等遊樂(le) 設施。“村裏也會(hui) 組織秧歌表演,遊客都喜歡看。”
在影壁峰村,賈秀珍夫妻堪稱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早在2006年,第一批攝影人抵臨(lin) 影壁峰村後,賈秀珍便決(jue) 定靠霧凇“換白銀”。“以往的冬天我們(men) 就是貓冬,現在不一樣了,冬天很忙。”現在,賈秀珍一家的大部分收入均來自於(yu) “冬忙”。
在賈秀珍的帶動下,影壁峰村的一些村民也改變了“冬閑”模式。
40歲的張麗(li) 梅和賈秀珍家僅(jin) 一道之隔,此刻的她正將今秋剛剛收獲的玉米磨成粉,以備冬日所需。
“我們(men) 家雖然隻能接待十幾個(ge) 人,但也要讓來的客人吃到新鮮的食物,要準備一個(ge) 冬天的飯菜,山菜、笨雞、粘豆包都要備齊。”孩子在市裏上學,張麗(li) 梅則和丈夫留守在村裏,依靠霧凇賺錢,這讓她覺得未來可期。
“一江三湖”是樺甸市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即景區、鄉(xiang) 村即景點、農(nong) 戶即景觀、文化即生活”也成為(wei) 樺甸旅遊的新模式。
影壁峰“霧凇奇湖·鬆江畫廊”作為(wei) 冰雪特色資源,已被列入樺甸冰雪旅遊發展規劃中。依托白山電站大壩下遊12公裏不凍江的霧凇冰雪資源,樺甸正打造十裏霧凇廊景觀帶。
灶膛裏的柴禾燒得正旺,客棧裏溫暖如春。賈秀珍和丈夫單寶林正在抓緊整修客棧。“希望客人住得更舒適些。”這座依江而建的村莊,也會(hui) 在霧凇降臨(lin) 後繁忙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