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光明網評論員: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事關民生

發布時間:2020-11-18 14:34: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專(zhuan) 家解析此輪重汙染天氣:汙染物排放量處於(yu) 高位,疊加采暖影響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11月16日)有媒體(ti) 報道說,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聯合中心研究人員針對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的空氣汙染過程分析認為(wei) ,進入秋冬季,不利氣象條件疊加冬季供暖和工業(ye) 生產(chan) 帶來區域汙染物排放量增加,導致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出現多次汙染過程。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現象已成為(wei) 一個(ge) 關(guan) 乎民生的重大問題。上述研究人員所在單位——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聯合中心的存在,說明在國家層麵已將這一問題列入了需要解決(jue) 的重大攻關(guan) 項目。這也說明,自2014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大氣重汙染天氣現象之一——霧霾成為(wei) 人們(men) 熱議的話題之後,研究這一現象,著手治理大氣重汙染已經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生活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人們(men) 既是大氣重汙染治理成果的檢驗者,也是這一治理行動的受益者。2017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有科學家說”,作為(wei) 大氣重汙染主要現象的“霧霾的形成機理我們(men) 還沒完全搞透”,“中國北方冬季的霧霾在全世界都是特殊的”。中科院院士周衛健向政府建議集中多學科科學家攻克“中國北方霧霾的成因”。為(wei) 此,國家設立了專(zhuan) 項基金,“不惜重金組織最優(you) 秀的相關(guan) 科學家攻關(guan) ,抓緊把霧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來,使我們(men) 治理霧霾更加有效”。2017年至今,霧霾天氣出現的天數似有減少,但離人們(men) 的期望仍相差甚遠。

  今年9月,在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上,“大氣重汙染成因與(yu) 治理攻關(guan) ”項目組正式向國務院匯報了成立幾年以來的攻關(guan) 成果。據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聯合中心相關(guan) 人士介紹,經過持續3年的不懈努力,“大氣重汙染成因與(yu) 治理攻關(guan) ”已取得重大成果,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以PM2.5為(wei) 特征的大氣重汙染成因,同時定量解析了汙染排放、氣象條件、化學轉化對大氣重汙染的影響,並形成了科學共識。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以PM2.5為(wei) 特征的大氣重汙染成因究竟是什麽(me) ,當然不會(hui) 是一個(ge) 簡單的結論。以往汽車排放、廠礦生產(chan) 性排汙等雖為(wei) 大氣重汙染成因之一部分,但在車輛稀少、廠礦開工不足情況下仍有大氣重汙染現象的出現,這無疑就增加了大氣重汙染成因的複雜性。亦因此,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guan) 聯合中心的工作也未有窮期。

  事實上,在相關(guan) 治理中,國家有關(guan) 部門已經派出相關(guan) 領域的2000多名專(zhuan) 家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個(ge) 城市、汾渭平原11個(ge) 城市駐點,“一市一策”定點幫扶,另有58個(ge) 專(zhuan) 家團隊在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駐點研究,“邊研究、邊產(chan) 出、邊應用”,為(wei) 推進科學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而要達到精準治理,就需要在大氣重汙染成因上得出更確切的結論。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