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河北平鄉一殘疾青年憑借“琺琅畫”實現致富夢

發布時間:2020-11-25 18:21: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邢台10月22日電 (張鵬翔 李冰冰)“國慶期間給福建莆田客戶快遞走了30幅紅木案底琺琅作品,包括唐卡、山水、駿馬等圖案。昨天又接到了莆田客戶給介紹的一個(ge) 新客戶訂單,10多幅作品,12月初交貨。”22日,河北省平鄉(xiang) 縣油召鄉(xiang) 東(dong) 上疃村,殘疾青年楊延剛在自己的工作室伏案創作著景泰藍掐絲(si) 琺琅畫。

  1978年出生的楊延剛,因患小兒(er) 麻痹落下左腿行動不便的後遺症。從(cong) 小就對美術有著超乎尋常興(xing) 趣的楊延剛,家中兄弟姐妹4個(ge) 。為(wei) 減輕家裏負擔,楊延剛初中畢業(ye) 後憑借著紮實的美術功底,開始從(cong) 事烙畫葫蘆工作。

  2001年,楊延剛從(cong) 報紙上看到邢台舉(ju) 辦手工藝品展覽的消息後,便和朋友前去參觀。這一場看似尋常的展覽影響了楊延剛的一生。“在展會(hui) 上我第一次見到景泰藍掐絲(si) 琺琅畫,當時就被它吸引住了,心裏隻有一個(ge) 念頭,我一定要學會(hui) 這門手藝!”時隔多年,楊延剛說起那場展覽依然心潮澎湃。

  為(wei) 追尋夢想,2002年春節過後,楊延剛孤身一人先去石家莊,後到北京城,專(zhuan) 門學習(xi) 掐絲(si) 琺琅手藝。此後,楊延剛進入北京琺琅廠工作,開始邊打工、邊學習(xi) 。

  在北京琺琅廠,楊延剛踏實細心、勤奮刻苦的精神感動了駐廠工藝大師曹先生。拜入曹先生門下後,從(cong) 掐絲(si) 、點藍開始,他用兩(liang) 年時間學習(xi) 傳(chuan) 統景泰藍掐絲(si) 琺琅燒製工藝。2005年春,楊延剛跟隨曹先生來到石家莊,學習(xi) 景泰藍掐絲(si) 琺琅木製工藝。

  2008年,學有所成的楊延剛回到了平鄉(xiang) ,開辦了自己的琺琅畫工作室。“父母年紀越來越大,我在家裏幹自己的事業(ye) ,也不耽擱照顧父母,一舉(ju) 兩(liang) 得。”楊延剛說。

  2018年,楊延剛分別在抖音、快手兩(liang) 個(ge) 平台注冊(ce) 了“美工坊景泰藍掐絲(si) 琺琅畫室”。“許多網友給我的作品點讚留言,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琺琅畫的價(jia) 值,喜歡上了琺琅畫。”楊延剛說。

  今年3月,福建莆田林先生通過網絡結識了楊延剛,此後達成合作協議,一次性訂製20幅作品。8月,楊延剛又接到了林先生的第二批網上訂單,這一次訂製了30幅。

  從(cong) 2017年至今,為(wei) 了讓更多殘疾人擁有一技之長,讓他們(men) 能在社會(hui) 上更好地立足,楊延剛在平鄉(xiang) 縣殘聯的邀請下舉(ju) 辦了10多場培訓講座,受益學員1000多人。同時,楊延剛還辦起了線上培訓班,把學習(xi) 資料和琺琅畫製作材料郵寄到學員手中後,通過網絡平台傳(chuan) 授技藝技法,解疑釋惑,跟蹤指導。“邢台、邯鄲、衡水等距離比較近的學員經常過來現場學習(xi) ,甘肅、河南、山東(dong) 等地的學員都是參加雲(yun) 課堂。”楊延剛說,目前有近百名學員報名參加了學習(xi) ,20多位學員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

  2019年,楊延剛成為(wei) 邢台市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會(hui) 員。“我雖然殘疾了,但是我有自己的夢想。我相信,憑借我的雙手隻要去努力,就會(hui) 成功。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