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案例入選“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首批獲獎名單
央廣網寧波11月26日消息(記者曹美麗(li) 杜金明 通訊員蔣攀 陳豐(feng) )日前,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首批34個(ge) 最佳案例獲獎名單在2020全球減貧夥(huo) 伴研討會(hui) 上揭曉。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報送的《甬黔攜手,共建貧困留守婦女家門口的“創業(ye) 孵化基地”》上榜,成為(wei) 全省唯一入選案例。
貴州省晴隆縣是浙江省寧海縣結對幫扶縣,晴隆縣於(yu) 2018年1月全麵啟動三寶彝族鄉(xiang) 整鄉(xiang) 搬遷工作,易地搬遷,就業(ye) 是關(guan) 鍵。調研發現,晴隆縣外出務工人員80%都是男性勞動力,眾(zhong) 多婦女因家庭而脫不開身去務工或沒有一技之長而隻能留守在家,“不充分就業(ye) ”現象突出。據統計,這部分留守婦女占全鎮剩餘(yu) 勞動力總數的六成多,如何解決(jue) 她們(men) 在家門口的就業(ye) 問題,成為(wei) 一項亟待解決(jue) 的重要課題。
為(wei) 助力晴隆縣打贏三寶彝族鄉(xiang) 整鄉(xiang) 易地搬遷攻堅戰,寧海縣將共建“創業(ye) 孵化基地”項目列入對口幫扶項目。根據晴隆縣的實際情況,選擇市場前景好、產(chan) 品需求穩,能保障群眾(zhong) 穩定就業(ye) 的“晴隆縣龍發服飾有限責任公司”作為(wei) “甬黔共建創業(ye) 孵化基地”的實施主體(ti) ,吸納當地貧困留守婦女就業(ye) 。然後以創業(ye) 孵化基地為(wei) 中心,在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建立原料加工承接點或創業(ye) 基地,實現基地共建、資源共享目標。寧海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依托兩(liang) 地政府部門與(yu) 社會(hui) 資源,發揮市場主導優(you) 勢,實現產(chan) 業(ye) 的有效承接與(yu) 深入合作,這樣既能夠使群眾(zhong) 就地就近就業(ye) ,促進當地百姓增收脫貧,形成長期受益的創業(ye) 與(yu) 就業(ye) 平台,又可以承接發達地區的產(chan) 業(ye) 轉移,促進西部當地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變“授魚”為(wei) “授漁”,實現貧困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2018年10月10日,寧波市對口幫扶項目實施單位——晴隆縣龍發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甬黔共建創業(ye) 孵化基地”)入駐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工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該公司總投資600萬(wan) 元,購進了250台縫紉機,形成了可設計、可打板、可裁剪的流水線作業(ye) ,為(wei) 公司的規模化生產(chan) 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公司目前已經有120多位留守婦女入職,其中85名為(wei) 貧困戶,工人月平均工資3000元以上,帶動500餘(yu) 人脫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企業(ye) 實行彈性工作製,務工的貧困留守婦女可在送完孩子、幹完農(nong) 活、做完家務後去車間工作,這一接地氣的人性化管理極大解決(jue) 了她們(men) 的後顧之憂。
另外,在孵化基地的帶動下,催生出服裝來料加工點23個(ge) ,遍布周邊鄉(xiang) 鎮,實現就業(ye) 近70人。同時,在短短兩(liang) 年時間內(nei) ,引來5家服裝加工企業(ye) 到晴隆縣設立加工點。
據了解,此次案例征集活動於(yu) 2019年10月16日啟動,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世界銀行、亞(ya) 洲開發銀行、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國際農(nong) 發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發起。麵向全球關(guan) 心扶貧的組織和個(ge) 人征集原創優(you) 秀減貧案例,旨在以案例為(wei) 載體(ti) ,推廣分享減貧成功實踐。活動期間共收到減貧案例近500個(ge) ,案例涵蓋30多個(ge) 國家,涉及產(chan) 業(ye) 扶貧、旅遊扶貧、金融扶貧、特殊群體(ti) 扶貧、就業(ye) 扶貧、生態扶貧、消費扶貧等多個(ge) 領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