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先進製造技術與裝備國際論壇在成都舉辦 數十位專家學者共話先進製造技術未來發展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6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xi) 生 劉文玉 攝影報道)11月26日,第六屆先進製造技術與(yu) 裝備國際論壇在成都舉(ju) 辦。論壇秉承“加強交流合作,提升航空製造能力”的理念,旨在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國家先進製造技術及裝備領域的技術進步,促進國際交流與(yu) 合作。11位相關(guan) 領域的知名專(zhuan) 家學者作主題學術報告交流,內(nei) 容覆蓋工業(ye) 物聯網、量子信息科學、3D打印、新材料應用等領域。
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蹇錫高分享了新型雜環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複合材料研究進展;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就工業(ye) 物聯網數據庫技術與(yu) 應用進行了分享;國家特聘專(zhuan) 家陳誌平對先進複合材料的結構設計與(yu) 製造技術進行了精彩的講解;清華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符鬆展示了高超聲速氣動力學方麵的研究進展;劉斌帶來了金屬增材製造工藝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及應用展望……會(hui) 議現場氣氛熱烈,報告嘉賓與(yu) 參會(hui) 代表積極互動,共同探討先進製造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先進製造技術與(yu) 裝備國際論壇是集技術交流學習(xi) 、合作協商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學術活動。自舉(ju) 辦以來,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中國工程院士院王華明、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萬(wan) 林、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等在內(nei) 的國內(nei) 外知名高校、研究所及企業(ye) 的知名專(zhuan) 家、學者的大力支持,在先進製造技術與(yu) 裝備領域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為(wei) 國內(nei) 外航空航天領域相關(guan) 企業(ye) 、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提供了一個(ge) 世界先進製造及裝備技術的交流、創新、合作平台,為(wei) 促進中國航空製造技術水平提升發揮積極作用。
航空工業(ye) 成飛副總經理隋少春表示,在論壇的過程當中,我們(men) 真正地打造了一個(ge) 創新的生態,以論壇為(wei) 平台,把專(zhuan) 家學者聚在一起,圍繞一些共性的問題大家進行研討。在成都地區,本來就是航空集聚的區域,這樣能很好地帶動整個(ge) 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的有效容融合。“我們(men) 正在打造航空裝備製造業(ye) 發展創新人才高地。”隋少春以今年數據為(wei) 例,航空工業(ye) 成飛引進技術人才約200~300人,他們(men) 來自清華、北航、南航、西工大等一流院校,博士團隊平均年齡在30歲以內(nei) 。
航空工業(ye) 成飛高級工程師雷沛接受采訪的時候聊到,論壇給青年博士之間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公司給博士搭建了非常好的研發平台,成飛公司有五大實驗室,實驗室的方向也各不一樣,他所在的實驗室團隊也有20多個(ge) 精兵強將,此次論壇帶來了部件自動化調姿技術與(yu) 大家交流。
據悉,本屆論壇由航空工業(ye) 成飛、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國防科技工業(ye) 協會(hui) 、四川省航空宇航學會(hui) 、成都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聯盟、成都市青羊區總部經濟區管理委員會(hui) 、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hui) 、成都自動化研究會(hui) 協辦。本屆論壇為(wei) 期一天,來自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四川省經濟與(yu) 信息化廳、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科協、成都市科協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100餘(yu) 家政府機構、科研院所、企事業(ye) 單位約350人出席了此次論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