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北京2022年底前重點公共場所AED設施全覆蓋

發布時間:2020-11-27 11:57:00來源: 北京日報

  26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二十六次會(hui) 議聽取審議市政府關(guan) 於(yu) 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ti) 係、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及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hui) 的意見建議。市衛健委副主任張華介紹,截至目前,全市今年日常急救服務累計出車41萬(wan) 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0.9%,呼叫滿足率維持在95%以上。2022年底前,將實現重點公共場所AED(自動體(ti) 外除顫儀(yi) )設施全覆蓋。

  現狀

  納入120統一調度的999急救車組已出車萬(wan) 餘(yu) 次

  據市衛健委介紹,7月28日,本市啟動“兩(liang) 統一”工作,全市院前醫療急救電話統一為(wei) “120”,市紅十字會(hui) 緊急救援中心(以下簡稱999急救中心)首批20輛救護車、培訓合格的126名急救人員納入120係統統一指揮調度,2021年底前完成過渡。

  截至目前,999急救中心納入120統一指揮調度的車組共出車1.6萬(wan) 餘(yu) 次,日均每車組10次,人員穩定,運行良好。

  此外,“北京通”APP開發“醫療急救”功能,120指揮調度係統實現呼叫定位,所有急救車組實現了微信、支付寶付費,目前85%的患者使用微信、支付寶付費。

  年底前7條地鐵共105站全部配置AED

  院前院內(nei) 急救醫療信息銜接方麵,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7家醫院實現院前指揮調度、急救車組及院內(nei) 急診信息實時共享。

  2022年底前,本市將實現重點公共場所AED設施全覆蓋,一線工作人員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率達到80%。目前地鐵係統已啟動AED配置工作,今年年底前7條地鐵共105站將全部配置AED。

  999啟動非院前醫療急救服務

  人才培養(yang) 方麵,建立院前醫療急救機構績效工資增長機製。將符合條件的院前醫療急救人員納入保障性住房範圍,提供租賃型保障房。支持和引導醫療衛生人員以輪轉方式從(cong) 事院前醫療急救工作,已完成管理係統開發,2021年起實施。此外,已製定相關(guan) 政策,明確急救與(yu) 非急救服務的業(ye) 務範疇。999急救中心啟動非院前醫療急救服務。

  為(wei)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市負壓救護車從(cong) 年初的34輛增加至116輛,發熱、疑似和確診病人全部用負壓救護車閉環轉運,共完成相關(guan) 人員轉運任務近2.4萬(wan) 人次。

  問題

  院前急救醫護人員短缺問題突出

  報告指出,目前本市急救服務平均反應時間為(wei) 18分鍾左右,距離國內(nei) 領先水平和本市規劃目標(12分鍾)仍有差距。部分區域、部分時段患者搬抬服務供給不足。

  今年本市新建急救工作站32個(ge) ,一部分新建站點由於(yu) 缺乏醫護人員尚無法實現24小時運行。按照規劃要求,全市還將新建200餘(yu) 個(ge) 急救站點,醫護人員缺口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此外,目前,本市重要公共場所AED等急救設施設備配置比例為(wei) 5台/10萬(wan) 人,低於(yu) 深圳、海口、上海等地。市民社會(hui) 急救知識和技能普及率僅(jin) 2%,與(yu) 發達國家城市差距較大。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hui) 建議,進一步優(you) 化人事管理製度,將現有編製持續向院前醫療急救服務一線崗位傾(qing) 斜。加快推動薪酬製度改革,把崗位收入與(yu) 服務數量和質量、患者滿意度等掛鉤。盡快實施符合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特點的專(zhuan) 業(ye) 技術等級評價(jia) 機製,將崗位業(ye) 績作為(wei) 職稱評審的重要指標。

  此外,為(wei) 了把有限的急救資源用在刀刃上,應盡快將非急救服務從(cong) 120院前醫療急救服務中剝離出去,嚴(yan) 格依法落實院前急救車不得用於(yu) 其他活動的規定。加緊製定非急救服務標準規範和管理製度,明確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非急救服務的準入標準和退出機製。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